鳳凰資訊 > 歷史 > 滄海拾貝 > 正文 |
|
相關Tag | [文物] |
■看點之三:戰(zhàn)國青銅尊盤至今難仿
此次展出的一件最精美的青銅器,它就是曾侯乙青銅尊盤,,其上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經過考古專家研究,,它的使用者就是曾侯乙,,古文獻記錄了在湖北隨縣這個地方的戰(zhàn)國時期,“曾”是國家或封地名,,而“侯”是其官爵,,可能是君王,至少是當地的最高統(tǒng)治者,,而“乙”則是這位曾國統(tǒng)治者的名字,。
1978年出土于隨州曾侯乙墓的這件青銅尊盤實際是一件盛酒、溫酒器具,,它由尊和盤兩部分組成,,其中尊通高30.1厘米,口徑為25厘米,。而盤通高23.5厘米,,口徑為58厘米。
專家認為,,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器都代表著中國青銅器時代巔峰時期的技藝,,而這件銅尊更是精品中的極品,堪稱典范,。據悉,,該尊盤內共飾有84條龍和80條蟠螭(龍的一種)。尤為重要的是,,尊盤口沿上的透空蟠螭紋裝飾是用失蠟法(以熔點低的石蠟做模具)鑄造而成,,它分高低兩層,內外兩圈,,每圈有16個花紋,,每個花紋由形態(tài)不一的四對變形蟠螭組成。對于這件珍品,,專家表示以現(xiàn)在高水平的鑄造工藝,,竟不能對其成功進行仿制,可見其制作工藝水平之高。
■看點之四:比“北京人”還早的頭蓋骨
提起頭蓋骨,,大多數人會想起北京人頭蓋骨,,但實際上,出土于湖北的鄖縣人頭蓋骨年頭更早,,它距今至少有100萬年前,。
湖北鄂西一帶是古人類化石的重要發(fā)現(xiàn)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鄖縣青曲鎮(zhèn)遠河口的學堂梁子發(fā)現(xiàn)了兩具人類頭骨化石,,伴生的哺乳動物化石中有藍田金絲猴、武陵山大熊貓,、云南水鹿等動物種屬,。鄖縣人頭骨化石的面部特征與中國和亞洲發(fā)現(xiàn)的古人類化石一致,但鼻根點凹陷,,類似于歐洲古人類,,科學測定為距今100萬年的直立人。
由此可見,,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鄖縣發(fā)現(xiàn)的“鄖縣人”古人類頭骨化石,,比“北京人”頭骨化石的年代更早且保存完整,堪稱人類起源的重要證據,。而展出中還有2004年在湖北鄖西黃龍洞發(fā)現(xiàn)的五枚晚期智人牙齒化石,,這為討論現(xiàn)代人的起源提供了最新材料。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