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閣樓
1969年10月,,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勞動,,卓琳隨他而去。和他們同行的還有夏伯根,。10月26日,,在江西省新建縣的一幢兩層閣樓里,3位老人開始了謫居生活,。
每天上午,,鄧小平和卓琳一起步行半小時,到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鄧小平的工作是鉗工,,是他50年前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干過的老行當。重操舊業(yè),,他駕輕就熟,,干得有板有眼,。卓琳身體不好,廠里就安排她和女工們一起洗線圈,。
中午,,夫妻倆回家吃飯;下午,,一起看書,、學習;每晚8時,,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廣播,。
在家中,3位老人根據(jù)各自的身體情況進行分工,。鄧小平雖已65歲,,卻是家里唯一的壯勞力,重活全由他做,,如拖地板,、劈木柴、砸煤塊等,。卓琳年齡最“小”,,“只有”53歲,但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和心臟病,,只能干一些輕活,,如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縫紉等。夏伯根年近70,,但身體不錯,,廚房里的事全由她負責。3位老人互相幫扶,,互相照顧,,把下放生活過得很充實。
1月的江西,,天氣最冷,,穿上厚厚的棉衣才能保暖。卓琳有時下了樓就上不去,。吃過晚飯,、收拾停當后,卓琳站在樓梯口喊道:“拉我一把,,老兄,!”鄧小平隨后一手拉著妻子,一手拉著樓梯扶手,,兩人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卓琳洗大床單、被里時,,鄧小平就幫著用清水漂洗,,然后一起擰,一起晾曬,。
就是靠這種彌足珍貴的溫情,,靠著妻子的精神扶助,鄧小平樂觀地走過了政治生涯中的那段險惡時光,。
東交民巷
1973年3月,,鄧小平“復出”,全面參與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然而,,1976年,他又一次陷入政治困境,,被撤銷黨內(nèi)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后效,。此后,,卓琳陪著鄧小平一同搬進了北京東交民巷17號。在與子女音訊隔絕的狀態(tài)下,,兩位老人相依為命,,開始了又一次禁錮生活。
沒過多久,,卓琳因眼病復發(fā),,住進了北京三○一醫(yī)院。一天,,一位醫(yī)生悄悄告訴她:毛澤東病危,。卓琳聽了十分著急。正好一個警衛(wèi)人員來看她,。她立即寫了一張紙條,,請警衛(wèi)人員轉(zhuǎn)交:“千萬不要離開你現(xiàn)在住的地方,不管什么人讓你出去都不要離開,,我爭取盡快出院,。”50天后,,卓琳的眼病基本好轉(zhuǎn),。她一分鐘也不能再在醫(yī)院住下去了,,急切地回到東交民巷??吹洁囆∑揭磺姓张f,,她那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米糧庫胡同
1977年,,鄧小平一家搬進景山后街米糧庫胡同的一個普通院子,。院子里有兩棵松樹,枝葉交織,,難分彼此,。兒女們認為,這兩棵樹象征著鄧小平和卓琳相依相伴,。又因兩人同屬龍,,兒女們便為兩棵樹取名“雙龍樹”。
直到今天,,米糧庫胡同的那個院子里,,鄧小平辦公室仍保留著原貌——書柜里放著他生前愛看的書籍,寫字臺上擺著孫輩們送給他的禮物,,臺歷則定格在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之日),。每逢鄧小平祭日這一天,卓琳和兒女們都會在院子里撒滿花瓣,,寄托無限的思念,。
鄧小平去世后,卓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沉浸在綿綿的哀思之中,。除了少許重要活動,,她很少離開她和鄧小平共同生活了20年的位于米糧庫胡同的這個院子。
晚年的卓琳,,對待生和死的問題非常坦然,。她多次囑咐子女們在辦理后事時一定要從簡。她逝世后,,兒孫們在她住過的屋里,,設(shè)起小小的靈堂——這是他們唯一一次違背她的意愿。靈堂內(nèi),,照片上的卓琳,,精神依舊飽滿,笑容依舊爽朗,。
(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09年第21期)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武市紅 余瑋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