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軍事 > 中國軍情 > 正文 |
|
中國海軍掃雷艦
初春,東海深處,,一艘艘新型獵掃雷艦艇正破浪前行……
這支部隊是中國海上掃雷部隊的先驅——上個世紀50年代,,靠幾條登陸艇改裝成掃雷艇,,在長江口掃雷作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上個世紀70年代,,援外掃雷作戰(zhàn)中,,12艘輕型掃雷艇掃除了26枚號稱世界最先進的水雷……
今天,指揮這支英雄團隊的,就是東海艦隊某掃雷艦大隊大隊長——張建明,。入伍20年來,,他數百次與藏匿大海深處的水雷交手,摘取了一個又一個人民海軍掃雷史上的第一,,3次榮立二等功,,大隊連續(xù)5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他讓“掃雷海戰(zhàn)實驗室”夢想成真
1992年,,矢志在世界反水雷作戰(zhàn)難題上有所突破的張建明,,主動請纓到掃雷作戰(zhàn)部隊,擔任某掃雷艇副艇長,。水雷是常規(guī)武器中唯一的戰(zhàn)略武器,,易布難掃。它的智能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集聲,、磁、電腦芯片,、可控器件于一體,,具有難以識別的隱蔽性和巨大的破壞作用,使掃雷部隊的訓練和作戰(zhàn)時刻面臨巨大危險,。
張建明深知,,隨著世界各國水雷武器的迅猛發(fā)展,研究透這一強大對手,、創(chuàng)新訓法戰(zhàn)法,、提高訓練效益急需“掃雷海戰(zhàn)實驗室”。而此時,,海軍主戰(zhàn)裝備的作戰(zhàn)實驗室才剛剛起步,。張建明大膽向海軍申報了“研制掃雷戰(zhàn)術訓練模擬系統”科研課題。5個月后,,人民海軍第一臺以“掃雷艇模擬訓練系統”為主體的海戰(zhàn)實驗室誕生了,。
海戰(zhàn)實驗室結出的第一個碩果就是“兩艇同步磁場測試”。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實驗準備,,1999年秋,,張建明將掃雷艇編隊拉到了海上。1天,,2天……10天,,20天,編隊在海上經過35天上萬次的反復試驗后,,終于獲得了各種寶貴數據,,使海軍掃雷艇編隊聯合掃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現在,通過海戰(zhàn)實驗室的科學論證,,張建明不僅對某新型掃雷艇的所有武器性能都進行了海上實操檢驗,,還對現有裝備進行了20多項技術改革,提升了裝備性能,。
他創(chuàng)下海軍掃雷之最
在現代化海戰(zhàn)中,,智能化水雷已經成為世界反水雷作戰(zhàn)的重點——抗掃概率0.9!這個“十掃九不動”的設計標準,,就是反水雷戰(zhàn)中難以攻克的世界級“瓶頸”,。張建明向這個“世界之最”發(fā)起了挑戰(zhàn)。
為了掌握磁場,、聲場,、次聲場等掃雷物理場在水中的具體分布規(guī)律,張建明鉆進了《電磁學》《聲學》《自控原理》等理論書籍中,,寫下了近32萬字的學習筆記,。 從知道水雷的位置掃不動,到知道水雷的位置掃得動,,再到盲掃也能掃得清,,張建明一步步找到了對手的軟肋和死穴,對水下“敵人”做到一指點穴,,一劍封喉,。
1996年10月,張建明率領掃雷艦編隊同某新型自航式戰(zhàn)雷進行對抗演練,。這是一型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尖端水雷,,它不但具有多種抗掃裝置,還具有很強的邏輯判斷能力,。演練前有專家預言:在當天進行的13次對抗演練中,,掃雷部隊最多只能成功一次。
演練開始的前一晚,,張建明潛心研究到凌晨3點,,準備了9種新對策。對抗演練正式打響后,,張建明用新方法在海上掃了13次,,次次成功!這一結果被世界海軍同行稱為“不可思議的奇跡”,。
編輯:
zk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