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國產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
今年3月舉行的總裝陸裝科研訂購部財務價格工作會議傳出消息:近6年來,,該部全面推進裝備價格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共核減裝備購置費100多億元。他們的經驗在全軍裝備價格理論研討會上進行了推廣,。
從“面對面”到“背靠背”
派審價員到承制單位面對面審價定價,,是陸裝訂貨的傳統(tǒng)做法。近年來,,這種做法弊端日益顯現:有的企業(yè)漫天報價,,審價連砍三刀不見血;有的審價人員礙于人情,,定價往往就高不就低,;有的甚至接受吃請及紀念品,致使裝備價格不合理上漲,。
為改變這種狀況,,該部6年前創(chuàng)新審價模式,由面對面審價定價向背靠背地科學定價轉變:第一步,財會人員到承制單位調研,,收集原材料價格目錄,、設備折舊依據等影響價格因素的原始資料,摸清裝備生產成本底數,;第二步,,審價人員通過互聯網下載各種原材料的價格資料,打電話到配套廠家進行詢價,,對訂貨量較大的配套件價格進行重新評估,;第三步,組成專家審價組,,在不接觸承制單位的情況下,,依據原始憑證和第一手價格資料,背靠背地進行科學計算,,綜合評估,,準確定價。
思路一變天地寬,。審價定價模式的轉變,,使困擾多年的面廣難監(jiān)督、違規(guī)難杜絕等難題迎刃而解,?!笆濉币詠恚麄兿群髮?00多種裝備進行了背靠背地審價,,核減承制單位報價數十億元,。
從只升不降到合理浮動
裝備商品的特殊性,決定了承制單位的壟斷性,,難免帶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弊端,。為改變“一朝定價、只升不降”的狀況,,該部從建立健全裝備成本資料檔案入手,,加大市場調研力度,在“熟悉產品,、了解行情,、掌握動態(tài)”上下工夫。
他們先后對陸軍裝備歷年價格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編出各類裝備價格目錄10多冊,、審價資料300余冊,建起了較為完善的價格資料數據庫,。在此基礎上,,他們對老裝備進行價格預測,,掌握價格變動趨勢,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控,,重新審查定價,。僅去年就有9種裝備有一定幅度的降價,節(jié)約裝備經費近億元,。
作者:
趙波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