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被打撈出水的“庫爾斯克”潛艇艙段
◆500立方米模擬艙段 “水下龍宮”陸上試
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潛艇事故的陰霾一度彌漫世界海軍,,潛艇的安全性能不僅關乎艇員生命安全,,而且關乎國家形象和國防安全。消除艇員緊張心理的良藥是裝備真正可靠過硬,,而安全性設計則是根除裝備“先天疾患”的保障,。代表室在裝備設計論證階段,就把安全作為專項設計指標納入綜合考察指數(shù),,并會同研制方先后列出18項安全性驗證項目,,編寫了安全性試驗、安全使用和安全維護大綱,,創(chuàng)造了海軍裝備研制的多項“首次”,。
水下裝備陸上驗。俗話說:是騾子是馬上場遛遛看,。為了徹底解除官兵對新裝備的疑慮,,軍代表們決定“以身試驗”。一座兩層樓高,、500立方米大小的模擬艙段拔地而起,,軍代表將各種操作設備裝進艙段內,用于各種試驗特別是安全性能的測試,。
該型裝備需要加裝一種特殊燃料,,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危險,特別是當燃料的某種成分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一定比例的時候,,容易引燃橡膠件,,一旦過熱或遭受碰撞,會急速膨脹引發(fā)爆炸,。因此,,儲存該燃料的燃料罐必須“抗震”和“絕熱”。為了確保燃料罐“抗震”,,代表室組織設計人員從材料的選擇到工藝的形成,,全部作詳細的分析報告。每尋找到一種新材料,,代表室就協(xié)調承制單位做抗沖擊試驗,,最終,通過反復驗證找到了某種特殊材質的支撐材料,,滿足了燃料罐“抗震”需求,。為了解決“絕熱”問題,代表室與設計人員一起研究,,最終選擇把罐體結構設計成類似水瓶內膽的結構,,采用多層保護,保證了罐體絕熱需要。
確定了試驗地點,,解決了試驗燃料,,那么由誰來擔任試驗人員呢?要參加這樣的一個試驗,,不僅要具備強健的體魄,,還要有過人的膽識。畢竟,,這種測試在國內尚屬首次,。在250小時封艙試驗中,人員要在完全封閉的狀態(tài)下完成一系列操作,,考察整個裝備系統(tǒng)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盡管前期已經(jīng)做了大量細致準備工作,但仍有發(fā)生爆炸的可能性,。令人動容的是,,所有參與研制的軍代表均向黨支部遞交了參與試驗的申請。但總代表武曉云和副總代表景國輝決定親自上陣,,在經(jīng)過250小時的試驗后,,他們安全地走出了艙門。一位用裝部隊指揮員走上前來,,緊緊握住武曉云的手,,激動地說:“有你們這樣的軍代表,我們的訓練就有了安全保障,。你們這種奉獻精神和勇氣,,讓我們潛艇官兵感動放心!”軍代表們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獻身的精神驗證了新裝備的安全性能,,更贏得了用裝官兵的陣陣掌聲,。
相關新聞
- · 中國四代戰(zhàn)機所用發(fā)動機研制以超常規(guī)速度推進
- · 億萬富豪新玩具 第一艘太陽能潛艇
- · 美國會報告聲稱中國海軍在11個領域威脅美軍
- · 日本新型潛艇再次與漁船碰撞 漁船上有自衛(wèi)隊員
作者:
趙東 姜毅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