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在蘇27SK基礎上發(fā)展的殲11B戰(zhàn)斗機。外界指殲-11B的單座型在作戰(zhàn)能力上已有大幅度提升,,不亞于蘇-35,。
事實上,制造艦載機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制造普通的陸基戰(zhàn)斗機,。在將陸基戰(zhàn)斗機改裝成艦載機的過程中,,不但要為前者安裝著陸掛鉤和經過加強的起落架,還要設計可折疊機翼(這項工作尤其復雜),。此外,,還需對飛機機體和機載設備做防海水腐蝕的特別處理。
最近有消息稱,,中國上海的611研究所正在以第一種國產的第四代戰(zhàn)斗機--J-10為基礎研制艦載機,。不過,這種戰(zhàn)機并不適合作為艦載機使用:其只裝備有一臺發(fā)動機,。
專家們認為,,為了保障可靠性,艦載機應裝備兩臺發(fā)動機。單發(fā)的艦載戰(zhàn)斗機只適合在距離海岸或航母不遠的水域扮演攻擊機的角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過任何雙座型J-10的照片。
中國曾從烏克蘭購得一架T-10-3,,也就是蘇-33的第一架原型機,。很明顯,,中國的技術人員已經對其進行了非常細致和全面的研究,。唯一可能遺憾的是,T-10仍采用的是固定機翼設計,。
由于在艦載機研制上的嚴重滯后,,因此很可能會出現一種非常奇怪的情況:中國的航母在誕生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擁有與之配套的艦載機。盡管可以使用單發(fā)的J-10來訓練艦載機飛行員,,但要用其充當艦載機無疑將會是非常瘋狂的舉動,。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中國在研制J-10的雙發(fā)動機型號--J-10B,,但后者裝備的中國仿制的AL-31F發(fā)動機卻并不可靠,,根本不適合裝備艦載機。就目前的進度來看,,中國的專家們至少還需5-7年的時間才能研制出合乎標準的艦載機來,。正是由于這一原因,中俄雙方有關出售蘇-33的談判很可能會在最近一兩年內重新活躍起來,,而中方的立場也有可能發(fā)生改變,。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新聞
- · 俄羅斯將于2010年開始建造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
- · 日智庫:日本造攻擊核潛艇可抵消中國航母優(yōu)勢
- · 日媒稱中國“瓦良格”航母已可使用自身動力航行
- · 俄羅斯將在2012年前完成新型航母方案的制定
作者:
春風
編輯:
張學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