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軍事 > 防務觀察 > 正文 |
|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設計的載機達30多架的所謂“護衛(wèi)艦”
中國是否需要航空母艦?先搞清四個基本常識:一,、航母不等于侵略擴張,;二、航母具有海上浮動機場的功能,,它突破了陸基飛機受飛行半徑的限制,,將有限制空權擴大為無限制空權;三,、航母在外交上還有僅次于核武器的威懾功能,;四、航母艦隊也可以賦予明代鄭和艦隊的使命,,把維和與友誼帶到世界各地,。
中國是否需要航母的問題很簡單:中國是否不存在后三種需要?
葉先生緩建航母的建議也許是對的,,但論證頗有問題,,有時不知不覺地在證明中國不需要航母,而非緩建,。綜合其論據(jù)為:反航母武器很發(fā)達,、中國是近海防御戰(zhàn)略、陸基武器足以控制臺海局面,、中國不會進行大規(guī)模海外進攻,、中國軍費也有限,、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認為馬漢制海權和杜黑制空權至上都是錯誤的,而地面力量才是決定性的等等,。
航母不會因攻擊航母手段增強增多而退出戰(zhàn)場,,如同反坦克武器再先進坦克也不會退出戰(zhàn)場一樣,因為坦克集進攻,、防御和運動于一體的功能是其他武器所無法取代的,。航母海上浮動機場、變有限制空權為無限制空權的獨特功能目前也是不可取代的,。支撐“大炮巨艦”時代的巨型戰(zhàn)列艦之所以隨著飛機的發(fā)明而迅速消失,,是因為當時轟炸機空對海攻擊效果是艦對艦攻擊的幾十倍,戰(zhàn)列艦的功能被轟炸機所遠遠取代,。戰(zhàn)爭史上,,一種武器只有當它的獨特功能被更高效的新武器取代才會退出戰(zhàn)場,不會被反制它的武器逼出沙場,。反航母武器的發(fā)達不是不建,、緩建航母的理由。
“近海防御”戰(zhàn)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時值改革開放初,,尚未料到國家會向“依賴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經濟結構”轉型。也許時下尚未完全過時,,但今后難說,。“近海防御”能否適應已經超出主權范圍的國家經濟生存的實際安全區(qū)域,?這似乎不言而喻,。戰(zhàn)略應隨形勢而變,不應也不可能讓變化的形勢來適應快過時的戰(zhàn)略,。
作者:
章卓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