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軍事 > 防務觀察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北極] [核潛艇] |
《世界論壇報》還說,這部高頻雷達天線陣共由20個天線單元組成,,其中主天線有16個天線單元,、副天線有4個天線單元,每個天線高20米,,天線間距約14四米,,天線陣總長度約230米。
但臺灣高等政策研究會研究員廖文中認為,,“雷達只有230公尺的天線陣規(guī)模,,只是實驗性的用途?!?/P>
還有評論指出,,雖然這部雷達部署在南極,,而資源衛(wèi)星、偵察衛(wèi)星等對地觀測衛(wèi)星也都是在極地軌道上運行,,然而,,只要對雷達常識略知一二的人都能知道,氣象雷達的功率,、探測精度和對小型高速目標的跟蹤能力,根本無法與極為尖端的太空目標精密跟蹤測量雷達相比,。而美國偵察衛(wèi)星的運行軌道再低,,也不會低至進入大氣層的電離層,除非這是一顆將墜入大氣層失事焚毀的衛(wèi)星,。
“反觀美國這些‘專家’的擔心,,倒是不打自招地暴露了美國才是真正利用極地空間對他國實施偵察拍照,進行電子刺探等軍事活動的活躍分子,?!?/P>
擔憂
對中國南極雷達的誹謗,無疑是美國國內“中國威脅論”持續(xù)發(fā)燒所帶來的“后遺癥”,,而這種疑慮甚至擔憂,,稍加變形就迅速傳到了北極。
2006年8月3日,,美國軍方和政府智囊機構成員喬布夫撰寫了《潛艇與新北冰洋》一文,。文中警告,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北極冰層迅速解凍,,而北極自然資源和新航道的驚現(xiàn),將導致一場國際“冷戰(zhàn)”拉開帷幕,。
布夫還聳人聽聞地預測,,參加這場“冷戰(zhàn)”的,除了與北極有著密切地緣關系的挪威,、丹麥,、加拿大、美國以及俄羅斯5國外,,中國“具有特別的挑戰(zhàn)”——“這片冰封的海洋距美國本土實在是太近了,,破冰而出的潛射彈道導彈不用10分鐘就可打到美國腹地,因此,,只要中國的第二代彈道導彈戰(zhàn)略核潛艇利用新航道在北冰洋水下建立起長期固定的巡航值班機制,,其海基戰(zhàn)略核報復力量就真正實現(xiàn)了對美國的威懾,,而華盛頓,、紐約、芝加哥都在其打擊范圍之內……”
作者:
劉新宇 陳向陽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