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中國的外交政策與現(xiàn)代外交體制
2006年10月25日 10:23
相關Tag | [鳳凰視點] [中國] [體制] [外交] |
跟其他大部分國家一樣,,中國的正式外交活動都是由外交部執(zhí)行的,。然而,中國外交部實際上隸屬于中國共產黨外交事務領導小組,。而不同的是,,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在智囊團的磋商中形成的,這一外交智囊團受到政府支持和監(jiān)督,,討論并沒有在政府部門內部展開,。
中國的對美外交政策大多是從中國外交智囊團政府決策咨詢人員討論中得出,因為這些討論是在非正式的前提下進行的,,這比政府官員之間的討論更自由,,也更不受約束。另外,,中國還有一個獨立的中國戰(zhàn)略思考和國際關系機構,,這與西方理論中的機構有很大區(qū)別。
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成為最經常進行環(huán)球旅游的人(中國外交活動頻繁),。中國也通過自己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以及積極參與其他國際組織活動而樹立在聯(lián)合國更好的國家形象。
中國努力減少在亞洲家門口的威脅,;為朝鮮半島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并與東亞國家聯(lián)盟的成員國建立更加合作的外交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國家聯(lián)盟的地區(qū)論壇。
中國已經大大改進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2001年,,中俄簽署了制衡美國的友好合作條約,并在同一年與重要中亞國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在推動地區(qū)穩(wěn)定,、加強地區(qū)反恐合作的基礎上建立的。
中印關系在在這一時期得到顯著改善,。多年的競爭對手如今最終開始在大量經濟和戰(zhàn)略領域展開合作,。兩個國家在過去幾年里在對彼此經濟貿易額上都翻了一番,中國有望到2008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為了加強國防防御合作,,中印還計劃進行聯(lián)合海上軍演。
2003年,,中國通過對話與印度解決了一個重大邊界爭端,。中國承認錫金是印度領土,而印度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中印關系還受到了其他領土爭議以及中國對巴基斯坦軍事援助等問題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中國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改善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外交關系以制衡美國上。中國這一戰(zhàn)略基于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它的影響力只能通過與其他大國或歐盟聯(lián)合才能有效抑制的設想上,。
美國在上世紀末入侵科索沃讓中國開始對美國權力進行再次評估,中國外交智囊團開始討論,,并決定在一個單極世界里重新調整中國的外交政策,。這些討論還在中國新安全概念大環(huán)境下進行,中國外交決策制定者們認為,,在這個后冷戰(zhàn)時代,,各國應該從聯(lián)盟和國家集團的思維中轉變過來,轉向思考經濟和外交合作,。
在911恐怖襲擊和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后,,中國的外交行為也可以看出它也從這種戰(zhàn)略平衡策略中轉變過來。盡管一開始,,中國曾擔心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可能導致美國全球權力的增加,,并對中國形成外交合圍,進而進一步牽制中國,而最終美國的焦點又轉向了中東,,這打消了中國領導層的顧慮,。911恐怖襲擊之后,美國有關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安全威脅的討論悄然嘯聲,,中國轉而成為美國的反恐伙伴,。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起到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2003年,,中國致力于改善與東盟國家的關系,并與東盟國家一道建立東亞市場,。所有這些外交政策都是中國所謂“和平崛起”政策的一部分,。
很多新的外交活動似乎都是中國自身形象改變的產物。雖然中國第四代領導人逐漸掌握國家大權,,中國似乎不在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的發(fā)展中國家,,而是扮演更加自信和負責任的區(qū)域大國角色。
2005年,,歐盟開始討論取消對華武器禁運,這也是中國外交策略的巨大成功之一,。(鳳凰視點)
中國的對美外交政策大多是從中國外交智囊團政府決策咨詢人員討論中得出,因為這些討論是在非正式的前提下進行的,,這比政府官員之間的討論更自由,,也更不受約束。另外,,中國還有一個獨立的中國戰(zhàn)略思考和國際關系機構,,這與西方理論中的機構有很大區(qū)別。
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成為最經常進行環(huán)球旅游的人(中國外交活動頻繁),。中國也通過自己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以及積極參與其他國際組織活動而樹立在聯(lián)合國更好的國家形象。
中國努力減少在亞洲家門口的威脅,;為朝鮮半島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并與東亞國家聯(lián)盟的成員國建立更加合作的外交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國家聯(lián)盟的地區(qū)論壇。
中國已經大大改進了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2001年,,中俄簽署了制衡美國的友好合作條約,并在同一年與重要中亞國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在推動地區(qū)穩(wěn)定,、加強地區(qū)反恐合作的基礎上建立的。
中印關系在在這一時期得到顯著改善,。多年的競爭對手如今最終開始在大量經濟和戰(zhàn)略領域展開合作,。兩個國家在過去幾年里在對彼此經濟貿易額上都翻了一番,中國有望到2008年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為了加強國防防御合作,,中印還計劃進行聯(lián)合海上軍演。
2003年,,中國通過對話與印度解決了一個重大邊界爭端,。中國承認錫金是印度領土,而印度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中印關系還受到了其他領土爭議以及中國對巴基斯坦軍事援助等問題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中國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改善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外交關系以制衡美國上。中國這一戰(zhàn)略基于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它的影響力只能通過與其他大國或歐盟聯(lián)合才能有效抑制的設想上,。
美國在上世紀末入侵科索沃讓中國開始對美國權力進行再次評估,中國外交智囊團開始討論,,并決定在一個單極世界里重新調整中國的外交政策,。這些討論還在中國新安全概念大環(huán)境下進行,中國外交決策制定者們認為,,在這個后冷戰(zhàn)時代,,各國應該從聯(lián)盟和國家集團的思維中轉變過來,轉向思考經濟和外交合作,。
在911恐怖襲擊和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后,,中國的外交行為也可以看出它也從這種戰(zhàn)略平衡策略中轉變過來。盡管一開始,,中國曾擔心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可能導致美國全球權力的增加,,并對中國形成外交合圍,進而進一步牽制中國,而最終美國的焦點又轉向了中東,,這打消了中國領導層的顧慮,。911恐怖襲擊之后,美國有關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安全威脅的討論悄然嘯聲,,中國轉而成為美國的反恐伙伴,。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起到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2003年,,中國致力于改善與東盟國家的關系,并與東盟國家一道建立東亞市場,。所有這些外交政策都是中國所謂“和平崛起”政策的一部分,。
很多新的外交活動似乎都是中國自身形象改變的產物。雖然中國第四代領導人逐漸掌握國家大權,,中國似乎不在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的發(fā)展中國家,,而是扮演更加自信和負責任的區(qū)域大國角色。
2005年,,歐盟開始討論取消對華武器禁運,這也是中國外交策略的巨大成功之一,。(鳳凰視點)
編輯:
luwl
|
- → 泛藍臺北上演“三國志”
- → 倒扁消耗了國民黨
- → 毛澤東差點未長征
- → 溜須拍馬也有術
- → 評王安石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