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袁元 實習生 高倩
出外就餐或快餐盒飯再加上一雙一次性筷子,,這種搭配已成為很多人日常餐飲的選擇。而這雙頻繁出現(xiàn)在餐桌上的一次性木筷,,也引發(fā)了不斷興起的爭議。其中“資源環(huán)境破壞論”,、與“促進出口,、就業(yè)論”針鋒相對、各執(zhí)一辭,。前者認為,,一次性木筷生產消費造成森林資源大面積破壞,應嚴加禁止,;而后者認為,,一次性木筷的生產消費可有效利用經(jīng)濟價值較低林木資源,,且有助于增加就業(yè)、促進出口,,而且其便利,、衛(wèi)生的特點還有助于缺乏消毒設備的低檔餐館改善進餐衛(wèi)生條件,。
來自財政部的相關信息表明,目前我國每年平均生產800億雙一次性筷子,,出口近300億雙,,國內消耗500億雙左右。在國內消費比重如此巨大的背景下,,一次性筷子的生產消費是否能夠真正做到環(huán)保、衛(wèi)生,,而由一雙筷子折射出來的“一次性”生活又是否適合我國國情呢,?《瞭望》新聞周刊展開了暗訪調查,,獲得了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
飯館圖“方便”,吃者圖“衛(wèi)生”
“我們店里都用一次性筷子,,沒一次性筷子,,客人不放心”,問及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北京市豐臺區(qū)一家快餐店的老板這樣告訴《瞭望》新聞周刊,。本刊記者走訪了北京石景山區(qū)、豐臺區(qū),、海淀區(qū)的多家低檔餐館,、快餐店,,都得到了同樣的答案,記者發(fā)現(xiàn)很少能夠找到使用普通筷子的餐館,。
但其實,,一次性筷子從2004年開始遭遇限制性政策調控。2004年我國取消了一次性木筷13%的出口退稅,,并征收17%的增值稅;2006年4月1日對一次性筷子征收5%消費稅,;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關稅,。比較其它農林產品,,一次性筷子可以說是我國流轉稅賦最重的農林產品之一,。
一方面重稅加身,另一方面一次性筷子的生產消費卻仍保持高位,,本刊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其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特點以及消費者普遍認為其比普通筷子更為衛(wèi)生的觀念使得一次性筷子在餐飲消費領域內更有市場。
在《瞭望》新聞周刊的暗訪中,,很多餐館的老板都表示重復使用的筷子成本其實要低于一次性筷子,,但之所以選擇一次性筷子主要是圖方便省事。石景山區(qū)一個快餐店的老板給本刊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餐廳每天客流量大約200人左右,,以平均每天消耗170雙筷子,、每月營業(yè)30天計算,一個月就要使用5100雙一次性筷子,,以每雙木筷子進價4分錢來計算,,一個月要花費200元錢左右。而如果使用普通,、可反復使用的筷子的話,,消毒柜的用電量為每月70元左右,清洗筷子每月用水大約10元左右,,再加上50元的人工費,,一共為130元/月。即使再將購買消毒柜和筷子的成本平均攤入,,算下來還是要比一次性筷子劃算一些”,。
但當記者反問老板有沒有打算選擇使用可反復使用的普通筷子時,,他卻搖著頭表示沒有這種打算:“一次性筷子很便宜,,而且,,從餐館剛開始裝修時,就有人來上門推銷,,量多了還能講價、免費送貨,,還不用我們清洗,、消毒,、裝袋,,省心!”
暗訪作坊:衛(wèi)生狀況堪憂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在餐廳就餐的客人,,他們都表示,,由于小餐館衛(wèi)生條件相對較差,有沒有一次性筷子成為顧客衡量餐館衛(wèi)生的標準之一,??磥恚谙M者眼中,,一次性筷子已經(jīng)成為缺少消毒設備的低檔餐館以及快餐盒飯的必選配套餐具,。
那么,在加工,、銷售環(huán)節(jié),,一次性筷子的低成本是怎樣實現(xiàn)的,?是否真如人們所想那么清潔衛(wèi)生呢?
本刊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中小型餐飲場所、特別是街邊店的一次性筷子基本都沒有明確的生產廠家的名稱和地址,。經(jīng)過多方打聽,記者了解到魯谷地區(qū)的不少快餐店里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都是從北京錦繡大地批發(fā)市場采購來的,。清晨5點,,記者跟隨魯谷菜市場的商販來到錦繡大地批發(fā)市場,在這里大約有150多家一次性筷子銷售商,。早市一開,,記者便對該市場餐具銷售商戶展開了暗訪。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一次性筷子成包成包放在大型編織袋里,,而這些編織帶的外面既沒有標明生產廠家,也沒有說明生產日期,,卻寫有“硝酸鹽”,、“亞硝酸鈉”、“XX肥料”等字樣。而商家告訴記者,,如果需要在筷子獨立小包裝袋外印刷餐館名稱等,,都可以提前預訂。在他們提供的樣品中,,不乏北京大中型餐廳,、度假村的名號。
通過對多家商戶的調查,,記者了解到,,每家一天平均銷售2500~3000雙,那么,,這個有著150多家商戶的批發(fā)市場一天就能銷售約45萬雙一次性筷子,。
那么,這些筷子又是哪里來的呢,?采訪中,,很多商家的老板都說,“上面有人直接送貨上門,,還省了我們的運費”,。可見,,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一次性筷子已形成了生產、進貨,、包裝,、銷售的“緊密”鏈條。
順藤摸瓜,,記者很曲折地來到朝陽區(qū)崔各莊奶西村的一家筷子直銷點,。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這里出售的一次性筷子在北京市場所占比例不小,。而據(jù)直銷點送貨員介紹,,以一天送出40大包(5000雙/包)、50小包(3000雙/包)計算,,每天能賣出35萬雙,,一個月下來就能讓1000萬雙一次性筷子流入市場。
這個直銷點設在一套很小的平房里,,記者發(fā)現(xiàn)大量的筷子堆積在客廳里,只留下兩人寬的狹窄走廊,,旁邊放著一臺破舊的機器,,上面沾滿了木屑和灰塵。在兩個50多平方米的臥室里,也塞滿了筷子?,F(xiàn)場有一個中年婦女用一把長刀打磨筷子的光滑度,,另一個婦女則熟練地給打磨好的筷子裝袋。她們沒有帶衛(wèi)生手套,,記者也沒有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有任何消毒的機器或設備,,然而,筷子的獨立小包裝袋上卻標有“已消毒”的字樣,。
同村一位30多歲的男子告訴本刊記者,,“如果買的是6~8分錢一雙的筷子可能有簡單消毒,如果是5分錢以下的,,就很難說了,。而且他們經(jīng)常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雇傭村里一些人給筷子裝袋,。一天下來少說也能套1萬多雙,,老板再給出相應的報酬”。
當記者詢問湖南籍老板這個直銷點是否有營業(yè)資格,、衛(wèi)生許可證和消毒措施時,,老板推諉搪塞,含糊不清,。據(jù)了解,,這些一次性筷子都是從湖南用大卡車運送過來的,每半個月運輸一次,,在這里只是做最后的打磨和套袋,,然后運往北京各大批發(fā)市場。一位曾經(jīng)在這里工作過的知情人士私下告訴記者,,湖南運來的筷子都沒有消毒處理,,這里更沒有消毒措施?!叭本┤硕荚谟眠@樣的一次性筷子,,也沒聽說過出事,你擔心什么,?”面對記者的質疑,,直銷點老板這樣說。
在《瞭望》周刊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2003年“非典”之后,,一次性筷子的“衛(wèi)生優(yōu)勢”吸引了消費者。而且,,國家質檢等部門也于2005年頒布了一次性筷子產品標準,,對其類型,、包裝、檢測規(guī)則,、標志,、貯存及運輸?shù)冉o以明確規(guī)定。然而,,在流通,、銷售的過程中,其仍存在著嚴重的衛(wèi)生隱患,,這些筷子或是缺乏必要的衛(wèi)生消毒條件,,或是在流通中被第二次污染。而其加工,、銷售者卻往往游離于監(jiān)管范圍之外,。
相關專家指出,我國現(xiàn)在生產一次性筷子的廠家除林區(qū)外,,有部分是作坊式的,,庫房簡陋,衛(wèi)生條件得不到保障,。而且,,還存在有的非法廠家為節(jié)約成本用膠合板、復合板加工一次性筷子,,危害消費者健康,。而這也給相關監(jiān)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次性”生活不適合國情
圍繞一次性筷子爭論較多的話題曾是其生產是否會浪費了大量的林木資源,,對我國日益稀缺的林業(yè)資源造成嚴重威脅,。對此,國家林業(yè)局相關專家曾作出解釋認為,,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的木材僅占國家“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額的0.4%,,國家還對木材進行了樹種限制,其原料是楊木,、樺木,、松木和其他一些軟木類木材及邊角廢料,且部分從俄羅斯進口,,因此,,對于資源環(huán)境的壓力不大。
談及此,,綠色和平森林保護項目主任馬利超則立足于一個更高的角度分析說,,盡管生產一次性木筷的木材占我國消費木材的比例很小,而且對于拉動就業(yè)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與其它林產品最大的差異在于,,一次性筷子是“一次性”使用的,,這樣的利用方式實際上同樣是對森林資源的浪費,。
2006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8.21%,,人均森林占有面積僅0.08公頃,,在全球排名134位。森林資源保有量低,,林木嚴重過量采伐等問題還很突出,。在這種背景下,大量使用包括一次性木筷或竹筷在內的一次性消費品,,無疑會給森林及其他自然資源帶來更大的壓力,。“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國情下,,我們堅決反對類似一次性筷子這樣的資源利用方式,,應贊成和提倡循環(huán)利用和可持續(xù)的資源利用方式”,馬利超對于這種“一次性”的生活方式深感憂慮,。
在他看來,,國家相關部門已經(jīng)開始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但其相關政策出臺的時間還不長,,且主要針對出口導向企業(yè),。因此,一次性筷子在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完全退出人們的生活,。對此,,他建議,對于一次性筷子以及推而廣之的一次性餐具還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引導,,并向消費者提供更多,、更為環(huán)保的選擇,如加強對飯店消毒設施的監(jiān)管等,,并努力提升消費者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國家發(fā)改委環(huán)境與資源利用司資源處處長馮良曾分析認為,國家法律政策允許林業(yè)企業(yè)合法利用森林資源,,至于其生產和出口什么產品,,要靠市場機制來調節(jié);目前我國部分地區(qū)林業(yè)系統(tǒng)職工困難也必須考慮,;雖然國民環(huán)保意識逐漸增強,,但仍然處于較初級的階段,也就是說,,終端消費者無法真正做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在“一次性”生活仍將繼續(xù)存在的背景下,,如何回收利用一次性筷子成為了難點,甚至對于一次性筷子存有爭議的雙方在此問題上都表現(xiàn)出同樣的憂慮,。
從現(xiàn)實的情況下,,一次性筷子回收存在收集不易、存留油污難以處理,、回收價格低等方面困難,,很難像易拉罐、塑料瓶一樣實現(xiàn)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利用產業(yè),幾乎所有的一次性筷子都是當作固體垃圾處理,。
從國外的經(jīng)驗來看,,日本通過垃圾分類管理的辦法,對一次性筷子作分離處理,,將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回收作為再生紙材料,,如3雙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張A4紙,10公斤一次性木筷可以造15箱面巾紙,。
由于垃圾分類回收和資源循環(huán)利用涉及多個方面的協(xié)調配合,,因此,一次性筷子回收的問題尚難在短期內有所改善,?!皬亩唐趤砜矗钣行У霓k法就是‘外出就餐,,自帶筷子’”,,采訪中,馬利超向《瞭望》新聞周刊推薦了他的告別“一次性”生活的方式,。
編輯:
李新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