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
世博會籌辦后期正值全球金融危機蔓延之時,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選擇退出,在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條是——沒有什么能夠阻止人類展示他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再過6天,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就要正式開幕。這將是160年來首次由發(fā)展中國家主辦的注冊類世博會,也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參與最廣的一屆世博會,。在經(jīng)歷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后,192個國家和50個國際組織齊聚黃浦江畔,匯集人類智慧打造出一座5.28平方公里的“理想之城”,奉獻一場世界科技與文化的盛宴,。
為了這場盛宴,作為東道主的13億中國人民傾注了十足的誠心與熱情。正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說:“舉辦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國的大事,;辦好世博會,不僅是上海的責任,也是全國的責任。”從申辦到籌辦,再到正式舉辦,10年來中國人民立足全球視野,克服重重困難,爭取世界各國的廣泛參與,把上海世博會打造成一次真正的“世界大團聚”,。
世博會籌辦后期正值全球金融危機蔓延之時,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選擇退出,在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條是——沒有什么能夠阻止人類展示他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世界各國以世博園為舞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通過對本國展館的獨特設計,詮釋著各自對理想城市以及人類未來的思考,。
耗資1.33億美元的日本館是一個紫色的“膜結構”繭形建筑,這座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會呼吸的建筑”,采用了環(huán)保和循環(huán)再利用技術,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英國館像一朵散開的蒲公英,6萬多根“觸須”隨風飄舞,每根“觸須”中都藏有一粒活的種子,表達“傳承經(jīng)典,鑄就未來”的主題,;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人物“小美人魚”銅像不遠千里趕往上海世博會,詮釋著“幸福生活,童話樂園”的主題,;在酷似古斯拉夫民族圓形村落的俄羅斯館,看似沒有完工的塔頂似乎在告訴人們:理想城市的發(fā)展永無止境……
世博會承載著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是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的平臺,同時為參展各國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國家展示平臺。
創(chuàng)新是世博會亙古不變的靈魂,;推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是世博會一如既往的使命,。人們期待,在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會期間,參展各國能夠充分展示各自的文明成果,傳播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為新世紀的人類生活探索新的模式,為締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推動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生動的例證,;人們更期待,世界各國人民能夠借助中國搭建的這個平臺,彼此加深了解,促進交流融合,使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劉華
編輯:
郭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