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世界銀行發(fā)展委員會春季會議通過了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這次改革使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目前的2.77%提高到了4.42%,,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世界銀行對投票權比例的改革擬議已久,,而改革的趨勢就是要增加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話語權比例,。從最終的調整結果看,,改革后的投票權比例反映了世界經濟政治版圖的新變化,具有積極意義,。但如果從世界銀行體制優(yōu)化革新的角度觀察,,這一改革仍屬于初步的推進措施。只有逐步打破世界銀行內部“一股獨大”的格局,,才能夠從根本上讓世界銀行減少貧困的職能得到更充分發(fā)揮,。
中國在世界銀行投票權比例的提升可謂是實至名歸。就經濟總量而言,,中國在2007年的GDP規(guī)模就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此外在本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復蘇速度與態(tài)勢也要遠好于其他經濟體,。2009年,美國和歐盟分別出現經濟負增長,,而中國經濟卻實現了全年8.7%的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如果說世界銀行的投票權本應該代表各經濟體的地位與實力,,那么本次比例調整可謂順應了全球經濟發(fā)展的現實狀況,。
但需要強調的是,圍繞世界銀行的改革呼聲并不會因此而消退。恰恰相反,,以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話語權提升,,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世界銀行的決策結構,改革只能說是漸進而非突破,。世界銀行現行的主體管理規(guī)則沿襲于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特別強調了美國在世行中的唯一獨大地位。一方面,,按照慣例,,世行行長的職務均由美國總統(tǒng)提名,并始終由美國人擔任,;另一方面,,盡管美國所擁有的投票權略有減少,但其占比仍然達到近16%,。由于世界銀行規(guī)定,,所有重大決議的投票通過比例都必須達到85%以上,因此美國在事實上擁有一票否決所有決議的超級權力,。
絕對權力必然會產生絕對腐敗,。美國“一股獨大”的權力結構導致世行運作一直飽受批評。商業(yè)運營公司“一股獨大”,,其董事會內部就無法形成權力制衡機制,眾多中小股東利益難免會受到忽視或侵害,。與之類似,,自成立以來,世行便在“一股獨大”的機制下運作,,各種衍生問題也由此而逐步積累,。世界銀行的本職是減少乃至消滅貧困,但是在具體扶貧政策措施上卻存在著美國式的單邊特征,,即在扶貧過程中摻雜著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體制等方面訴求,。以至于“重債貧困國動議”、“減貧戰(zhàn)略規(guī)劃”,、“結構調整貸款”等援助項目收效并不理想,,甚至對借款國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盡管世界銀行一直對外界宣稱,,透明度與責任感是判斷發(fā)展效率高低的兩個重要維度,但是其自身的業(yè)務活動和決策過程卻同樣欠缺公開性,,許多文件處于保密狀態(tài),。不僅NGO組織無法獲得這些文件,包括學術機構、一些國家的議會也都無權過目,。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世界銀行扶貧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學性受到質疑。
更有甚者,,世界銀行在2007年曾經爆出“女友門”腐敗丑聞,。時任世行行長的沃爾福威茨為其女友工作調動而修改管理規(guī)則,并利用關系幫助她升職加薪,,以至于其女友的年薪一度達到19.36萬美元,,高出了美國國務卿的薪資水平。世界銀行一直標榜自己是全球反腐的領導者,,并把反腐敗狀況列為扶貧救濟的先決條件之一,,但其體制內部所暴露的腐敗丑聞卻導致它的聲譽大打折扣。事實上,,所謂的“女友門”正是世行既有管理體制弊病的集中爆發(fā),,如果世界銀行投票權“一股獨大”的局面得不到徹底改革,其內部管理體制就難言質的提升,,類似的腐敗問題與批評指責無法避免,。
在全新的世界經濟潮流變革之下,需要重新對世界銀行的管理規(guī)則進行徹底修訂,。誠然,,當下的世界經濟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強”,但是這絕不等同于美國應該擁有獨一的否決權,,逐步降低美國投票權比例,、降低世界銀行決議通過的投票權比例,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制衡機制,。也只有真正實現權力制衡之后,,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才能夠更充分承擔起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而只有在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話語權實現對等之后,,世界銀行的扶貧職能也才能夠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出來,。而在此之前,人們不應對世界銀行的改革成效盲目樂觀,。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編輯:
郭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