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4日凌晨,,北京申奧晚會現場,在得知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授予悉尼的剎那,。 攝影 劉占坤
何振梁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為本刊讀者題詞,。
兵敗蒙特卡洛
"這張照片當時對我的刺激太大了。當時,,第一次申奧,,我在蒙特卡洛現場?;貋硪院罂吹竭@張照片,,上面都是我的老領導,榮高棠同志,、李夢華同志,、王光美同志,還有其他一些演員,,那種失落的樣子,,歷史把它定格在那里。"至今回首這段往事,,何振梁仍然雙眉緊鎖,。"我感到,自己作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第一副主席,,又是申辦陳述人,,辜負了人民的期望。"
何振梁說,,中國希望申辦奧運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周總理和賀龍副總理主管體育的時代,不一定很明確地提出要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是,,"中國一定要辦大型運動會"的想法一直都有,首都體育館即是為新興力量運動會而建,。
真正第一次明確地提出申辦奧運會的想法是在1979年3月,。鄧小平復出后,在會見日本共同社社長渡邊孟次時,,渡邊問道:"明年中國是否會參加莫斯科奧運會,?"鄧小平回答說:"關鍵是要解決臺灣的資格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后我們不僅要參加,,我們還要舉辦奧運會。1984年來不及了,,1988年也許可能,。"這段談話記錄傳到國家體委,時任國際司司長的何振梁和大家一起受到極大鼓舞,。
國際方面,,薩馬蘭奇主席應邀參加中國1984年國慶大閱兵,何振梁全程陪同,。何振梁回憶道:"一下天安門城樓,,他就跟我講,你們組織得這么好,,完全可以申辦奧運會,。這剛好跟我們國內的想法一致。"
有了申辦奧運會的想法,,需要做好各方面大量的準備,。為此,第一步,,中國先是在條件基本成熟時提出申辦1990年第11屆亞運會,。何振梁作為亞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參與了籌辦的全過程。"當時,,包括奧運場館的分布等我們在大體上都已有規(guī)劃考慮,。你看五棵松那塊黃金寶地一直留著,,那是周總理提出來的,將來一定要留給體育?,F在的奧林匹克公園,,也是在籌辦亞運會時,就為了將來的奧運會完全留下來,。"
1990年9月22日,,亞運會開幕那一天,國家主席楊尚昆在接待來訪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時,,正式把中國希望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愿望告訴了薩馬蘭奇主席,。在亞運會閉幕式上,看臺上有觀眾拉開大字橫幅:"亞運成功,,眾盼奧運",。
經過三年緊張有序的準備和艱苦奮斗,1993年9月23日,,中國站在了摩洛哥蒙特卡洛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會的陳述席上,。
到達蒙特卡洛后,何振梁分析估算,,中國有把握的約有40票,但必須要45票以上才可以確保,。如果最后剩下北京,、悉尼和曼徹斯特三個城市,中國就比較危險,。而勝與負,,差票就在兩三票之間。
那天,,蒙特卡洛下著大雨,。按照抽簽順序,柏林,、悉尼,、曼徹斯特、北京,、伊斯坦布爾依次向國際奧委會全會作陳述報告,。第一輪、第二輪投票后,,正是何振梁事先料想的最壞情況,,剩下最后三個城市中,北京只領先悉尼8票,,而曼徹斯特有11票,。這時,,雖然還未宣布最后一輪投票結果,熟悉國際奧委會游戲規(guī)則的何振梁,,就已跟當時坐在他身旁的來自澳大利亞的國際奧委會第二副主席說,,"凱文,看來你們要勝了,,我向你祝賀,。"
最后,裝有結果的信封傳到薩馬蘭奇主席的手中,。"那次宣布又特別戲劇化,。薩馬蘭奇來這么一手,先說感謝五個城市,。北京按字母順序排第一個,,一聽到北京的名字,大家就激動地歡呼吶喊,。后來一連串的城市都出來了,,最后宣布主辦城市是悉尼,大家就目瞪口呆了,。"何振梁當時心里雖然失望,,但仍舊微笑著。他說:"面對的是全世界的鏡頭,,我對自己說,,你可不能表現出任何失落的樣子,敗要敗得光明磊落,,不要喪失我們的志氣,。"
何振梁認為,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失利,,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一方面,,那時,,北京剛改革改放不久,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確實不如悉尼,。加上東歐一些國家的"變色",、蘇聯的垮臺,一些人對中國的未來也持懷疑態(tài)度,。另一方面,,保加利亞委員被吊銷護照,埃及的老委員則因醫(yī)生反對不能長途旅行,,失去了鐵定會投給中國的兩票,。后來,,澳大利亞自己又曝出,投票前一天,,澳大利亞奧委會主席請兩個非洲國家的委員吃飯,,給每人一張三萬五千美金支票,名義是支持他們國家的體育,。何振梁說:"如果不出這些意外,,如果公平競爭,結果也許就很難講了,。"
"永遠的北京,,不遠的奧運。"回到北京首都機場,,何振梁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竟是手持鮮花、打著紅色橫幅的1500人歡迎隊伍,。"我們不是凱旋之師,,卻受到如此隆重熱烈的歡迎。這讓我看到中國人的堅忍不拔,,暫時的挫折絕不能夠把我們的意志挫敗,。標語上的這句話一直深深地銘記在我的心里。申辦沒成功,,但我還是繼續(xù)做我的工作,,因為我堅信,奧運我們一定還是要辦的,!"
編輯:
王平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