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時間下午6時,,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授予北京,。
申奧成功那一刻,,普國歡慶:"祝賀中國,!" 攝影 程鐵良
2008年奧運會主辦國公布的瞬間,中國申奧代表團歡呼勝利,。
一名中國青年在中國駐莫斯科大使館鳴放的鞭炮煙火中狂奔,,歡慶勝利。
夢圓莫斯科
"不論你們今天作出什么決定,,都將載入史冊,。但是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2001年7月13日下午,,作為北京申奧代表團最后一位陳述人,,何振梁發(fā)言的第一句話立刻輕輕地敲打著在場的每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和電視機前每一位觀眾的心。
雖然第一次失敗了,,但是,,8年后,當中國重新整裝出發(fā),,情況已大不相同,。"這一次,基本上是眾望所歸了,。"何振梁的語氣里流淌著平靜的喜悅和按捺不住的自豪,。"不僅準備充分了,我們的國力也大大增強,,國際影響力已大不一樣,,我們國家的穩(wěn)定,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fā)展,,取得那么大的成績……本來支持我們的更加支持,,本來有點猶豫的,這次也支持了,。"
每一張選票背后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委員,,一個個外交關系。努力了幾十年,,在前往莫斯科的飛機上,,何振梁估算著中國可能得到的選票:"我比較有把握的是,第一輪,我們可以在42至46票之間,,第二輪在54票上下,。"最終的結果,第一輪,,中國44票,;第二輪,中國56票,,即以比第二名多倫多多出34票的過半票數提前勝出,。
莫斯科時間下午6時,薩馬蘭奇走上講臺,,拆開信封,,莊嚴地宣布:2008年第29屆奧運會舉辦權授予北京!
歡呼,,喝彩,,擁抱……北京市長劉淇以及整個中國代表團高興得跳了起來,北京沸騰了,,國際奧委會的同事們一一上前向何振梁表示祝賀,,他只記得自己不停地言謝。那是一個永生難忘的夜晚,,不懈努力和奮斗了半個多世紀,,沖破多少困難和阻撓,奧林匹克運動會終于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華民族歷經坎坷磨難,,終于,自強自立地屹立于國際體育之林,!
"親愛的同事們,,如果你們把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榮譽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七年后的北京,將讓你們?yōu)榻裉斓臎Q定而自豪,!"這是何振梁2001年申奧陳述發(fā)言的最后一句話,。
時光飛逝。如今,,7年過去,,北京準備好了嗎?
"我相信,,我當時在莫斯科講的那句話,,確實成為委員們現在普遍的心情。在北京舉辦的將是一次十分盛大的奧林匹克盛會。"何振梁微笑著平靜地回答,,"但是,,這也恰恰是我所擔心的。大家期待太高,,有一點小問題人們可能都會有微辭,。中國要辦一些事情不容易,過去我們受人欺凌擺布,,如今要在國際上發(fā)揮我們的作用,,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會風平浪靜,,我們要有思想準備,。"
伴隨中國奧運事業(yè)成長了半個多世紀,何振梁和同事們一塊磚,、一塊瓦地砌成了通往今天北京奧運的長城,。他說,北京奧運將會是一次"三贏"的奧運:第一,,奧運受益,,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舉辦,使奧林匹克的理念得到最廣范圍,、最深刻的傳播,,也使得原來主要源于希臘、歐洲文化的奧林匹克內涵,,吸收了中國的,、東方的一些好的元素,進一步發(fā)展進步,。第二,,中國受益,這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機會,,也將促進中國多方面的發(fā)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領域都取得可喜成績。第三,,世界受益,,北京奧運將促進中國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交流與溝通,促進世界更加和諧,。
"可以說,,中國改變了奧運,奧運也改變了中國,。"2008年8月7日或8日,,何振梁將實現他人生中另一個夢想,,擔任奧運火炬手。作為"中國奧林匹克先生",,他會是最終點燃主火炬的人嗎,?(記者 李舒亞 劉嶸)
編輯:
王平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