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到中英街購物的民眾,。
1979年4月,,中斷30年的港穗直通火車再度通車。港都麥理浩主持通車儀式,。
4,、邊防管理過寬引風波 證件批準簽發(fā)公社管
本報曾報道,,1961年8月底開始,在寶安縣委第一書記李富林的帶領下,,寶安縣曾對外開放,,與香港發(fā)展“小額貿(mào)易”,邊境管理相對寬松,,為什么在6個月之后還會發(fā)生逃港風波,?
李富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詳細分析了這次發(fā)生逃港風波的原因,。他說,,全國那幾年普遍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當時的經(jīng)濟工作政策存在一些錯誤,,糧食減產(chǎn),,生活困難,部分地區(qū)群眾吃不飽,。4月份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一些群眾失去克服困難的信心,盲目地認為逃到香港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外流人員中大部分是因經(jīng)濟生活困難而外流的,,特別是廣東惠陽、海豐兩縣,。
寶安縣公安局事后調查形成的《寶安縣有關外流情況綜合材料》顯示,,1961年8月底,寶安縣實行的對外開放,,放松邊防管理,,是這場逃港風波的主要原因。
放松邊防管理為解決群眾的生活,、生產(chǎn)資料,,促進生產(chǎn)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當時邊防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政策放得過寬,,出現(xiàn)漏洞,如邊防證件批準簽發(fā)權下放給公社,,公安業(yè)務部門抓得不緊,,控制不嚴,管理不到位,,造成混亂,。后來邊防部隊撤消了相當部分的沿海口岸警衛(wèi)檢查崗哨,、對沿海沿邊一線控制不嚴等,,造成邊防管理松亂,、有邊無防,給外流造成了可乘之機,。
當時,,寶安縣一些公社對開放政策宣傳不徹底,一些群眾也跟著外地群眾逃港,。寶安縣公安局當時的統(tǒng)計顯示,,寶安縣坪山公社1962年4月20日至5月12日有897人到香港,但大部分發(fā)生在5月7日貫徹放寬邊防政策之前,,7日后,,寶安逃港風波迅速平息,所有到港群眾按期返回,。群眾說:“你邊防放寬政策早貫徹,,我們心中有底就不會走?!?
李富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當時寶安實行寬松的邊境政策只對寶安縣群眾,其實這次逃港群眾90%以上不是寶安縣群眾,。
作者:
尹安學
編輯:
傅文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