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世紀深圳不為人知的逃港風波[組圖]
1979年再次刮起外逃風,,造成大量勞動力的流失,。
圖:巡邏在邊境的解放軍戰(zhàn)士
5、廣東壓縮城鎮(zhèn)人口有人不返鄉(xiāng)想去香港
當時,,正值廣東城鎮(zhèn)壓縮人口,,廠礦相繼停產,,中技學校停辦,產生了大量富余人員,。據(jù)統(tǒng)計,,1962年頭5個月,東莞縣壓縮城鎮(zhèn)人口1180人,,精簡職工8773人,。這些人不愿意回農村,想去香港尋找出路,。寶安縣委《關于制止群眾流港工作的情況報告》中透露,,這部分人約占當時逃港人流的20%左右,。
李富林回憶說,當時,,香港經濟突飛猛進,,許多建設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過去流港的大多給予頒發(fā)香港身份證,,粵港經濟的巨大差距導致一些群眾渴望逃港,。
但是,1956年開始,,港英當局開始無理限制入境,,群眾的正常來往得不到滿足,大量內地群眾選擇偷渡,。李富林回憶說,,當時,港英當局還對群眾挑撥離間,,說不是港英當局不讓群眾過去,,是中國政府不讓群眾過去的,把矛頭指向中方,。
作者:
尹安學
編輯:
傅文濤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