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青少年網癮戒除基地開放日中,孩子與家長都被蒙上眼睛,家長靠觸摸來辨認自己的孩子,。游戲中多數父母都順利地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記者邱偉榮攝
廣州日報4月13日報道昨天上午,,廣州12355遠離網癮QQ群組織了首次線下交流活動——青少年網癮戒除基地開放日,,60多位家長和孩子參加親子溝通拓展。
據悉,,團廣州市委為推進12355E路陽光“520計劃”,,決定聯(lián)合廣州青少年心靈成長中心,從4月1日起每周末將廣州青少年網癮戒除基地對社會開放,,舉辦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和心理成長講座,。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以來,,12355熱線和QQ群接受來電,、來訪和網絡咨詢800多人次,接待來訪個案96人次,,免費援助個案1例,。
“以網治網”——遠離網癮QQ群(群號:30557717、82994553,、79908424)已維系了500多名渴望擺脫網癮的群友,,平均每天還有20多人申請加入。
團市委通過對QQ群成員進行在線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加入遠離網癮QQ群的約80%是網癮孩子的家長,,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渴望擺脫網絡依賴的青少年。其中86%的孩子認為家長與其的溝通方式粗暴簡單,,32%的家長感覺常無法與孩子溝通,,教育孩子常力不從心,。
案例
淪落磚窯搬磚
日日思念親人
廣州夏茅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小鈞,在離家出走1年后回到了家,。而這時他已是一個身高175厘米的15歲少年了,。
偷錢漸成習慣 與母發(fā)生口角
離家出走前小鈞一直沉迷網絡游戲,曠課逃學,、通宵上網,、從家里偷錢已經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原本成績優(yōu)異的他,,淪落到考三十多分,輾轉幾個學校的地步,。
小鈞的父母十幾年來一直靠在廣州賣雞蛋為生,,家境不好,對小鈞期望很高,。去年3月,,小鈞的媽媽發(fā)現(xiàn)少了200多元,說了小鈞幾句,,誰知他扭頭就離了家,。夫婦倆利用一切辦法找孩子。但1年過去了,,音信全無,。
體驗生活艱辛 理解父母關愛
原來,小鈞和母親吵架后,,帶著200元坐火車到了南寧,。一下火車才發(fā)現(xiàn),去掉車票和吃飯的錢,,已經沒有余錢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找到一家中介所,,被工頭帶到廣西平果縣的某個磚窯打黑工,。每天很早就起床,和老工友們一起搬磚,。
“太累了,!每天都拼命干活!”小鈞說,離家出走后天天夢到媽媽,,可始終無顏撥通家里的電話,。直到今年4月1日攢足回家路費,小鈞才鼓起勇氣踏上了歸家路,?!拔乙煤米x書,再也不上網了?!毙♀x激動地說,。
廣州白云心理研究所教授沈家宏分析:小鈞的改變和他出走后對生活艱辛的體驗有很大關系,在外面他開始慢慢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青少年沉迷網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親子關系溝通的缺失,,親子間不能相互理解。
作者:
楊明 楚斌 呂娜 劉剛
編輯:
李志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