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自下而上的“新愛國主義”
華人包租的宣傳飛機,,標(biāo)語為:GO BEIJING CHINA,!GO OLYMPICS!(到中國北京去,,參加奧運)
同時,,那些國外人腦中也在思考自己的問題,。他們最想知道的當(dāng)然是,,中國的愛國主義是否會累積為對他們這些國家的敵對?過去10年,,特別是在涉及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時,,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顯然是肯定的。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發(fā)生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造成3名中國人死亡。多數(shù)中國人拒絕相信美國所謂的轟炸事件純屬偶然的辯解,,眾多中國人走上街頭抗議,,部分示威者向美國大使館投擲石塊。
2005年,,眾多中國人再次走上街頭,,針對日本對待歷史的錯誤態(tài)度,包括修改教科書美化歷史暴行以及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
這些憤怒的表達方式根植于中國被外國欺凌的感受中,。彼得·海斯·格里斯2005年所著的《中國的新民族主義》一書,從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英國于1842年攫取香港的歷史講起,,也將20世紀(jì)30~40年代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涵蓋在內(nèi)。
強有力的自尊與憤慨傾向貫穿其中,,這種情緒也滲入了商界,。美國及日本企業(yè)已了解到將中國視為“劣等國家”加以對待的做法非常危險。
編輯:
郭敏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