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一哲
2016-02-24 第483期
2月23日晚間,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諾在個人博客上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矛頭直指廈門大學研究生院。
王諾教授在個人博客上發(fā)表的公開信部分截圖
王諾教授的這封公開信以《用選課人數決定博士課程好壞,,文學博導不交錢就不許招博士生--廈門大學研究生院的荒謬政策》為題,,對廈門大學在博士生培養(yǎng)上的兩大政策提出了質疑,。
其一,他在信中揭露廈門大學“強制地,、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博導必須提交一大筆研究經費供博士生使用,,不交錢就不許招生”,在理工科和社會科學學科有其合理性,,但“放在博導的研究完全無需博士生協助,、博導對博士生只有付出沒有索取的多數人文學科,則完全不符合實際”,。
其二,,王諾教授稱廈大“強制要求所有博士生課程選課人數必須在五人以上,人數不夠就取消開課”,。他表示,,很多人文專業(yè)每年只能招一兩個博士生,這一政策完全無視人文學院的實際情況,。他同時認為,,這項政策迫使博導們降低課程難度和專業(yè)高精尖度以達到人數要求,這導致了“博士課程本科化”,,使博士課程的專深和創(chuàng)造性程度大大降低,,嚴重妨礙博士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你們因為我抗拒你們的錯誤政策,,強行終止了我招收博士生的資格,,即便由此導致廈大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停招博士也在所不惜。”王諾教授同時寫道,,“我拒絕為了湊足選課人數而降低我的課程難度,,我甚至把已經選了我的博士課程的其他專業(yè)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勸出了我的課堂,因為我堅持把博士課程開成與國際同行最新研究水準持平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
另外,,王諾教授在信中稱,他曾多次向廈大研究生院的領導提出過批評意見,,但對方完全不予理睬,,強制推行這些政策。
鳳凰網通過其學生了解到,,王諾教授認為此次公開信事件已超出他的生活常規(guī),,目前還不打算接受媒體采訪。
鳳凰網也就此事致電了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截至發(fā)稿時對方尚未給予回應,。
廈大學生:贊成王老師的觀點
廈大文藝學博士生李同學與王諾教授在學術上多有交往,在她眼中,,王諾教授對治學的要求很高,,為人隨和但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李同學對鳳凰網表示,她贊成王教授在信中表達的觀點,。“文,、理、工的師生合作關系本來就有本質上的不同,,”她說道,“廈大‘一視同仁’的做法其實是把理工科社會學科的規(guī)律強加在人文學科之上,,確實說明學校對人文學科的建設不夠重視,。”
“應該在課程設置上更多尊重學科自身的規(guī)律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需要,,不應在開課上設置選課人數壁壘,。”李同學認為。她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生的停招很惋惜,,也對老師勸退其他專業(yè)的同學表示理解和支持,。
“我認為學校近年來壓縮了學科建設,花大力氣建設旅游設施和項目,。這種做法比較讓人不解,。”李同學繼續(xù)質疑道。
另外一位廈大中文系博士生周同學同樣表達了對老師的支持,。“師生們大家都覺得問老師收錢是不合理的,,文科和工科不一樣,不能一概對待,。”周同學對鳳凰網表示,。
山大博導:行政機構“一刀切”是懶政
同為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仵從巨也針對此事向鳳凰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仵教授表示,,雖然山大不存在類似的不合理政策,但以他的經驗估計,,此類狀況在國內大概有一定的普遍性,。“王諾教授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我同情也支持,。”仵從巨教授說道,。
仵從巨教授認為,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是高校普遍的一對矛盾關系,,而前者又多屬強勢,,沒有學術自由與學術權力的獨立,學術領域總會出問題也總無根本上的解決,。
“行政機構是最喜歡一刀切的,,因為操作簡單又顯‘公正’,。但這是懶政,也悖于科研的規(guī)律,。”仵教授總結道,。
針對王諾教授因此被迫停招博士生一事,仵教授也表達了惋惜,,認為這是一種學術資源的浪費,。“若王諾教授所言皆實且別無他因,則廈大此舉確實欠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