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毛澤東] |
民盟中央有一個“科學規(guī)劃問題”小組,,其成員有5人,,即曾昭掄,、千家駒,、華羅庚,、童第周,、錢偉長,,他們曾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了《對于有關我國科學體制問題的幾點意見》,。當時還有一個所謂“六教授”(即曾昭掄,、錢偉長,、費孝通、陶大鏞,、吳景超,、黃藥眠),也有類似主張,。反右時他們都受到了猛烈批判,。但科學院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生物學家童第周只做了檢查,,并未被打成右派——那是科學院領導張勁夫,、杜潤生等保護的結(jié)果。
此前“五教授”意見書中曾有一句“外行不能領導內(nèi)行”,,這如果是指科學院,,可以被認為是針對張勁夫等中共派來的領導,不過,,張勁夫卻沒有借此發(fā)難,。據(jù)說他曾親自向毛澤東建議:科學家是國寶,在反右運動中應給科學院以特殊的政策,。毛澤東吃驚于張勁夫竟敢提出這樣的要求,。(邢小群《天才需要什么樣的土壤——〈束星北檔案〉隨想》一文中說:“1957年,張勁夫冒險進諫,,使中科院一批海外歸來的自然科學家沒有被打成右派,。”)
當時張勁夫不僅要了政策,,還擬出具體的保護名單,,直接保護了一批人。
曾積極反映科學家“鳴放”意見的中宣部科學處處長于光遠,,在反右運動中有人認為他是右派的傳聲筒,,也應該被劃為右派,但周揚卻在大會總結(jié)發(fā)言時用巧妙和策略的語言,,沒有給予他過多的具體指責,,于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過了關。
說到自然科學家,,整個反右運動中最讓人難以猜測的是化學家傅鷹,,他是最應該成為右派的人,卻有幸沒有入“籍”,。
傅鷹是北大化學系教授,、院士,也是一位愛國的科學家,,當年他激動于人民解放軍毅然還擊英國軍艦的挑釁而從美國回來,。他是一位性格鮮明、語言率真的人,,看到,、聽到了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就要說出來,甚至是“我抗議”,。早在1955年9月,他在《化學通報》發(fā)表了《高等學校的化學研究—— 一個三部曲》,,文末他說:“我以公民的資格請求你們聽一聽一個化學工作者的意見,,哪怕有許多偏見,消除一些不合理的狀況,,創(chuàng)造一些有利的條件,,使從事于研究的人省去一些開會、填表,、寫訂單,、為經(jīng)費著急、應付外行人指摘等的時間,,而將其用在實驗室中來培養(yǎng)我們的下一代,。”結(jié)果,,這被認為是對共產(chǎn)黨有不滿的情緒,,受到了批評。然而他的這些言論被毛澤東看到了,,毛對傅鷹的這些尖銳意見作了兩次評價,,于是傅鷹得以奇跡般地與右派擦肩而過。
毛澤東的兩次表態(tài),,一是1957年5月16日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對待當前黨外人士批評的指示》(收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其中有:“……黨外人士對我們的批評,不管如何尖銳,,包括北京大學傅鷹化學教授在內(nèi),,基本上是誠懇的,,正確的?!绷硪淮问敲珴蓶|在此前一天所寫的《事情正在起變化》,,文中說:“多數(shù)人的批評合理,或者基本上合理,,包括北京大學傅鷹教授那種尖銳的沒有在報紙上發(fā)表的批評在內(nèi),。這些人的批評目的,就是希望改善相互關系,,他們的批評是善意的,。”傅鷹說過哪些“尖銳的”“批評”,?時為中宣部文藝處干部的黎之后來回憶說:“我當時想,,如果能把這個發(fā)言公開印發(fā),會少劃好多右派,?!?/FONT>
原來那是傅鷹在1957年4月北大化學系召開的兩次座談會上的發(fā)言,的確“驚世駭俗”——幾個小標題有“黨對知識分子的脾氣還沒摸對”,、“黨和知識分子關系緊張是黨員瞎匯報的”等,。他還說:“(‘三反’等)運動中偏差的大小與離北京的距離成正比”,“現(xiàn)在所謂‘改造’,,就是要人在什么場合,,慷慨激昂說一通時髦話,引經(jīng)據(jù)典,,馬,、恩、列,、斯”,,“現(xiàn)在是長字輩吃得開”,“石油學院的老干部有一條公式:我是老黨員,,你是群眾,,所以你是錯的”……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傅鷹若不是右派,,北大或者全國也就沒有右派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