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難”京
[一難] 金融接管:“金圓券”滿天飛怎么辦
——收兌,!
百姓擔(dān)心:人民政府不可能承認“金圓券”,,只能當手紙用了
政府做法:收兌國民黨發(fā)行的貨幣“金圓券”,,實行“折實儲蓄”
手里的錢剛剛還能買5斤大米,,幾分鐘后就連一張草紙都買不到了,!南京解放前,,國民黨金融財貿(mào)體系可用“徹底崩潰”來形容,,通貨膨脹已經(jīng)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老百姓最擔(dān)心的,,莫過于家里的財產(chǎn)就此一文不值,。
“國民黨政府所謂‘發(fā)展經(jīng)濟’,都是靠印鈔票,,物價一天要漲好幾次,?!苯K省社科院原經(jīng)濟所所長沈立人研究員今年82歲,解放前他參加了地下團,,建國后在蘇南的財貿(mào)系統(tǒng),、省計委工作過。他告訴記者,,南京解放前后市場上最流行的是銀元和實物,,當時一拿到金圓券就去換銀元(俗稱“大頭”)。
參與了南京解放初期金融接管,、當時在郵匯局工作的周家讓回憶說,,“實際上金圓券不過是國民黨反動政府搜刮民脂民膏的一場大騙局。不到10個月,,發(fā)行額已達130多萬億元,,超過定額6.5萬倍!于是幣值猛跌,,物價暴漲,。到解放前夕,同1948年8月19日的價格相比,,此時黃金上漲了225萬倍,,銀元上漲175萬倍,大米上漲142萬倍……”
物價有如大江潰堤,,一發(fā)不可收拾,,也給解放后的人民政府留下了一匹最難降伏的野馬。
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軟硬兼顧,,平抑物價,全方位地對金融體系展開接管,。
周家讓說,,兌換群眾手中的“金圓券”,是當時最受百姓歡迎的舉措之一,?!爱敃r南京老百姓都在議論,人民政府不可能承認‘金圓券’,,只能當手紙用了,一時間人心惶惶,?!?
記者了解到,1949年4月28日市軍管會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所發(fā)行之人民幣,,為全解放區(qū)統(tǒng)一流通之合法貨幣,。偽‘金圓券’自即日起為非法貨幣。但為照顧人民之困難,,在5月8日以前暫準在市面流通,,過期即嚴禁使用?!?
1949年5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成立并對外營業(yè),“我記得開門后的第一項業(yè)務(wù),,就是向市民通告:收兌國民黨政府發(fā)行的貨幣‘金圓券’,。市民無不奔走相告,喜笑顏開,?!敝芗易屨f,每日人民銀行公布牌價兌換人民幣,,自收兌日開始到結(jié)束日為止,,共收兌金圓券876億余元,兌出人民幣1298萬余元,。
另外,,百姓因受物價飛漲之苦,解放初期仍大多傾向帶有實物屬性的銀元,。但這也給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帶來了危害,,部分銀元販及少數(shù)商人互以銀元買賣或以銀元作價支付,價格時漲時落,,影響幣制,,紊亂物價。5月17日,,市軍管會發(fā)出布告,,不得以銀元為流通幣,但允許人民持銀元向人民銀行按牌價兌換,。此舉對平抑物價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米,、油,、布、煤等價格波動過大,,人民政府為了穩(wěn)定群眾生活,,決定從1949年6月起,由市人民銀行舉辦一種我國金融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儲蓄業(yè)務(wù)“折實儲蓄”,,計算單位是“中熟米1斤,、12磅龍頭布1尺,、豆油1兩、統(tǒng)煤1斤”這4種百姓生活必需品,。儲戶按每天的牌價,,以人民幣折算成為折實單位存入銀行。如果物價上漲,,牌價也就相應(yīng)提高……
在一系列舉措的綜合作用下,,南京的金融秩序逐步恢復(fù)正常,物價開始穩(wěn)定,。到了1950年2月份,,開始穩(wěn)步回跌。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作者:
鄭春平 戎丹妍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