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殉節(jié),烈女以死明志,,一死了之,,倒也簡單省事。最難的還是守節(jié),,因?yàn)檫@意味著要承受極大的生理,、生活等壓力。以生理而言,,按照清朝的旌表規(guī)定,,虛歲30算是一個斷限,在此之后成為寡婦的不在旌表之列,。依照這個原則,,婦女守節(jié)時不過初涉人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青春的甜蜜,,便由花季到了雨季,,為求旌表寂寞一生,,可謂殘忍至極。
清代青城子《志異續(xù)編》中有這樣的記載:一女子年輕守寡,,后未再嫁,。每當(dāng)夜深人靜,她將錢撒在地上,,然后再一個個撿起來,,等撿完了,人也累得筋疲力盡了,,那時才得以躺下就寢,。這就是古時寡婦對付漫長黑夜的辦法。難耐的寂寞,、吃人的禮教,,讓女性遭遇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折磨。
還有一則故事也講述了守節(jié)之苦,。
趙蓉江科舉未及第時,,曾在東城陸家做家庭教師。這家的主婦剛剛死了丈夫,,兒子才7歲,。一天晚上,趙蓉江正秉燭讀書忽門外有人敲門,。開門一看發(fā)現(xiàn)是這家的女主人,。女主人進(jìn)門后只是笑,也不說話,。這事要放在一般人身上肯定明白女主人的意思,,可偏偏這個趙蓉江是個道學(xué)先生,對女人的心思是一點(diǎn)也不知道,。于是,,他一再追問女主人有什么事。最后女主人也豁出去了,,直接對趙蓉江說夜色正好,,如不嫌棄可以共度良宵。趙蓉江聽后一本正經(jīng)地對女主人說:“婦珍名節(jié),,士重廉隅,,稍不自愛,你失身,,我失節(jié),。請你速歸,須知人言可畏也,!”
女主人聽了這話還是不愿意走,,趙蓉江就往外推她,。女主人又進(jìn)來,趙蓉江趕緊關(guān)門,,一不小心卻將女主人的兩個手指頭給夾住了,。女主人大聲呼痛,趙蓉江把門開了一個小縫,,女主人急忙逃走了,。
回到臥室后,女主人躺在床上越想越覺得沒臉見人,,心想我一個名門寡婦居然會干出這樣的丑事,?她越想越難過,越想越后悔,,一狠心拔刀把自己的兩個手指頭剁了,。女主人血流滿地,當(dāng)時就痛暈了過去,。醒來后,,她就將兩個手指頭沾上石灰保存了起來,想以此警告自己不可再生妄想,。
第二天,,趙蓉江就辭職回家了。若干年后,,女主人的兒子中了進(jìn)士,,想到母親守節(jié)一生,就向當(dāng)局申請旌表,。事情就是如此的巧合,,趙蓉江正是該事的主管領(lǐng)導(dǎo)。女主人的兒子每次申請,,每次都被駁回。兒子不解,,回家問母親,。母親就拿出一個小盒,讓兒子交給趙蓉江,。于是滿心疑問的兒子拿著小盒子找到了趙蓉江,。趙蓉江打開盒子看見里面有斷指兩枚,心中自然明了,,于是旌表一事很快就審批通過了,。
根據(jù)這個故事,可知女主人并非尋常粗鄙農(nóng)婦,,也是有一定家教有一定文化的,。料想那時夜半叩門也是情不自禁,,由此也可以看出守節(jié)不易。
清代中期戲曲作家沈起鳳所作的《諧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女人十七歲出嫁,,十八歲守寡,,丈夫死時留下一名遺腹子。此后一直守節(jié)到八十多歲,,兒孫滿堂,。臨終之前,婦人召集各輩媳婦,,向她們訴說了自己年輕守寡守節(jié)時的艱辛與難忍,,告誡她們守節(jié)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她還勸說她們?nèi)绻麤]有充分的心理準(zhǔn)備就不要守寡,,早早找個人改嫁,。想必這位節(jié)婦深知守寡的苦楚,她在以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勸說后輩別守寡,。她是開明的,,那是因?yàn)樗虚_明的本錢,否則恐怕其真要被攻擊得體無完膚了,。
千百年來,,女人們受盡各種凌辱和壓迫,尤以貞操這副枷鎖最是沉重,。今天,,盡管歷史已經(jīng)將這一頁翻了過去,但那些尚屹立在大地上的一座座貞節(jié)牌坊,,仍舊在訴說著一個個女人悲慘孤獨(dú)的故事,。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