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當然,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間,不可能對任何問題的想法都一模一樣,。特別是,,當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兩人在有些問題上表現出有差異,,甚至有分歧,那是很正常的。這種狀況,,在20世紀50年代表現得也比較明顯。
總體來說,,毛澤東無論在政治視野和戰(zhàn)略眼光上,,還是駕馭全局的能力上,要高于周恩來,。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周恩來所以衷心欽佩并服從毛澤東的原因所在。但周恩來的周密和穩(wěn)健,,有時對毛澤東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他們兩人由于所處地位和工作崗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注意力的側重點,,有時也會有所不同。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周恩來青年時代曾長時間地生活在日本,、法國,、德國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發(fā)達國家,,新中國成立后他出國訪問和參加會議的時間也比較多;而毛澤東除兩次去蘇聯(lián)外,,沒有離開過中國,。人的認識,總是多少會受到他的經驗的影響,,這也是構成他們認識上有時產生某些差異以至分歧的一個因素,。
先說差異。
195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一年,。這一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即將勝利完成,而蘇聯(lián)模式在發(fā)展中已暴露出不少問題,,中國領導人正在考慮如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走一條自己的路。這一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十大關系》這篇重要著作,,并成為同年召開的中共八大的基調;周恩來作了《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他的著重點在調整各種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周恩來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強調:“我們所以要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歸根結底,,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不斷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必須在高度技術的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地增長,,不斷地完善。因此,,在社會主義時代,,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產技術,更加需要充分發(fā)展科學和利用科學知識,?!彼谶@個報告中又說:“現代科學技術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飛猛進”,,“各個生產部門的生產技術和工藝規(guī)程,正在日新月異地變革”,;“我想在這里稍微多說一點科學方面的事情,,這不但因為科學是關系我們的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有決定性的因素,,而且因為世界科學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別巨大和迅速的進步,,這些進步把我們拋在科學發(fā)展的后面很遠,。”
以后,,他在1963年的一次講話中又說:“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于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FONT>
比較一下,,不難看出兩人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上,在大的方面一致的同時,,著重關注和強調的地方又有著微妙的差異,。
但這里說的還只是差異,而沒有說分歧,。周恩來也強調要處理好各種關系,,要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樣,,毛澤東也重視發(fā)展科學技術,,提出技術革命的問題,而實現工業(yè)化是他終生追求的目標,。但他認為,,只有解決好生產關系問題,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因而他的側重點往往放在這一方面,。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兩人在側重點上有微妙的差異,,但并沒有發(fā)生不同意見的爭論,。
明顯的分歧表現在1956年至1958年的反冒進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