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赫魯曉夫] |
赫魯曉夫
又如,當年9月28日,,赫魯曉夫訪美回國后在莫斯科勞動者群眾歡迎大會上發(fā)表講話,在談到訪美過程時憤憤不平地說:“在前半段旅程中我們突出地覺察到,,好像總是在重放同一張唱片。講話的人硬說什么我曾經講過我們‘要埋葬資本家’,。起初我還耐心地解釋:我說的其實是,。我們‘要埋葬資本主義’。意思就是說,,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會代替這個過時的社會形態(tài),,正如資本主義曾經代替了封建主義一樣?!?
從上可見,,赫魯曉夫的“埋葬”西方論前后有許多變化。他起先是說要“埋葬”資本家,,后來則說是要“埋葬”資本主義,;他起先是說蘇聯要“埋葬”西方,后來則說“要由歷史去作決定”,,“我們不會去埋葬你們,,你們也不會來埋葬我們”,雙方“必須共處”,;他最后又承認:“我做不到這一點,資本主義太大了,?!钡牵还芎蒸敃苑蛉绾无q解,,他始終不能自圓其說,。即使是指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一個嚴肅的政治家也決不會在那樣的外交場合用如此粗魯的語言講如此敏感的問題,。所以,,赫魯曉夫揚言要“埋葬”西方的魯莽行為,,只能成為一個“政治笑柄”和“經典丑聞”,被歷史記錄在案,。
赫魯曉夫“皮鞋敲桌”的歷史真相
《環(huán)球時報》2003年2月17日發(fā)表一篇文章,,題目是《赫魯曉夫到底有沒有用皮鞋敲桌子?》。文章說,,美國的多家檔案館沒有找到這樣的錄像資料或照片,,當時在場的《紐約時報》記者也“沒有看見赫魯曉夫敲打皮鞋”,只是看見他舉起皮鞋搖晃了一下,,然后把皮鞋擺在桌子上,。文章的結論是:赫魯曉夫“皮鞋敲桌”的新聞是“美聯社首先寫出來的,而其他報紙照搬照用”,,其實并無其事,。然而,文章的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僅僅是一種主觀推測,。難道美國檔案館沒有找到錄像資料或照片、有的在場記者和服務人員未能親眼看見,,就能證明事情沒有發(fā)生嗎?下面列舉三條第一手材料,,借以說明此事的歷史真相。
“皮鞋敲桌”的當事人赫魯曉夫,,曾在回憶錄中談到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赫魯曉夫說,當年在離開莫斯科去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之前,,西班牙共產黨領導人伊巴露麗請他幫一下忙,,要求他“尋找一個機會讓佛朗哥政權丟丟臉”,因此他在聯合國大會上就殖民主義問題發(fā)言時,,強烈譴責了佛朗哥“反動的,、殘暴的政權”。而當西班牙代表上臺進行答辯時,,蘇聯代表團“開始大聲叫喊地吵起來”,,赫魯曉夫“甚至脫下皮鞋來敲桌子”。赫魯曉夫承認,,他采取的是一種“不合議會規(guī)則的做法”,,后來成了“笑話”,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就說我不應當使用這種方法”,。赫魯曉夫還說,,“當這位西班牙代表回到座位上時,我們互相講了一些粗話,?!鼻榫w激動地吵了起來,,于是,“一名警察向我們走來”,,“他不是美國警察,,而是屬于聯合國秘書長管轄的警察,一個彪形大漢,,可能是美國人,,他走到我們跟前,像一座塑像站到這位西班牙人和我中間”,,以防雙方“動拳頭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