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印度] [中印關系] |
印軍士兵在NEFA前沿修建了戰(zhàn)壕
印度人看來,,當年印軍裝備不佳是戰(zhàn)敗的重要原因。這確實接近事實,,與中國完成換裝“五六”系列步兵自動武器相比,,印度軍隊主要裝備一戰(zhàn)時的“李·恩菲爾德”老式步槍(可見上下圖對比)
印度當局錯估中印邊境局勢
在慘敗后不久,印度軍方就指派亨德森·布魯克斯中將(Henderson Brooks)和巴賈特陸軍準將(P,。S,。Bhagat)對戰(zhàn)敗原因進行深入調(diào)查,雖然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尚未解密,不過一位名叫麥克斯韋(Neville Maxwell)的英國記者可能從某高級官員那里獲得了報告副本,,他在自己的書中介紹了這份報告的概要,。1992年,印度政府又發(fā)布了由國防部編寫的官方歷史《1962年與中國的沖突》(The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with China,, 1962),。帕特爾認為,這兩份報告都指出一支裝備不良,、沒有做好戰(zhàn)前準備的印度軍隊被迫與強大的中國進行較量,。
守衛(wèi)在邊防的解放軍士兵
帕特爾在他的文章中表示,1961年以前一直擔任印度陸軍總參謀長的蒂邁雅將軍(K,。S,。 Thimayya)早就意識到這一點,。蒂邁雅在1962年就表示無法想象印度如何獨自與中國展開較量,,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也不可能與中國匹敵。他認為應該讓政治家和外交官來保證本國的安全,。
盡管如此,,在情報局支持下,印度領導人還是命令軍隊推行“前進政策”,。所謂的“前進政策”是指印軍在爭議地區(qū)設置哨所,,其中的一些甚至設立在中國哨所的后方,事實上印度從1954年開始就一直奉行這樣的政策,,并且不斷招致中國政府的抗議,。尼赫魯推動這項政策是因為他相信,中國不會向得到美國和蘇聯(lián)支持的印度發(fā)起進攻,。
作者:
思偉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