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清朝] [甲午戰(zhàn)爭] |
實業(yè)家的報國之夢
晨光集團正對南京環(huán)城高架的大門,,兩年前才修葺一新。拱形大門上方嵌著“1865”四個燙金大字,。據(jù)李寶國介紹,這里就是當年金陵機器制造局“機器‘左’、‘中’,、‘右’廠”廠房所在。原先破舊的廠房已經(jīng)翻修一新,,辟為廠史陳列館,。記者走進該館發(fā)現(xiàn),其中最大的雕塑就是李承干的頭像,,一旁的說明文字表明,,他的廠長任期為1931年至1947年,記者從已被披露的諸多史料中得知,,這16年是金陵兵工廠最艱辛的16年,。
1912年初,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李承干認為,,清朝腐敗政府已經(jīng)推翻,國家共和基礎已定,,回到故鄉(xiāng)與家人小聚后,,遂返回日本岡山第六高等學校繼續(xù)完成學業(yè),。1913年,李承干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日本著名高等學府東京帝國大學電氣工學科,,1916年7月畢業(yè),,在工場實習一年多后回到祖國。
李承干滿腔熱忱開始自己報效國家的人生之旅,,先后輾轉(zhuǎn)于湖南省長公署,、湖南省電燈公司、湖北漢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學校,、福州電氣公司。1926年,,他來到金陵制造局,,任工務科長,第二年升任工務處長,。北伐軍占領南京后,,由于軍事行動繼續(xù)進行,需要加強兵器生產(chǎn),,金陵制造局遂于1928年改為上海兵工廠金陵分廠,,一年后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了軍政部,又將金陵分廠獨立建制,,直屬軍政部,,稱金陵兵工廠。當時金陵兵工廠是一個奄奄一息的破爛攤子,,由于歷屆廠長多不懂兵工生產(chǎn),,且由只知肆意中飽私囊的官僚充任,致使廠內(nèi)賄賂風行,,廠紀廢弛,,生產(chǎn)陷入停滯狀態(tài);而且主要零部件材料,,全都依賴于從國外進口,,生產(chǎn)效率甚低。
1931年,,李承干接任廠長職務后,,對廠務勵精圖治,銳意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祛除積弊的重要舉措,。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nèi),不僅扭轉(zhuǎn)了長期存在的生產(chǎn)不正常狀態(tài),還結余經(jīng)費二三百萬元,。1932年,,當開始獲得結余經(jīng)費時,李承干便即時呈請上級,,批準利用這筆經(jīng)費更新設備,、擴大廠房和改善職工生活。
一個奄奄一息的老兵工企業(yè),,幾年間舊貌換新顏,,重現(xiàn)青春活力,成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兵工生產(chǎn)基地之一,。李承干從此在中國兵工界嶄露頭角。
作者:
周益 王建明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