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簽: | [唐朝] |
一代女皇
這時的武則天已經(jīng)六十七歲了,。她十四歲進宮,,三十二歲當皇后,,四十歲與唐高宗并稱二圣,五十歲晉升天后,,六十歲成為皇太后,,如今,經(jīng)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奮斗,,在六十七歲的年紀,,她終于君臨天下。武則天自稱是周王朝的后裔,,因此改國號為周,,實行周歷,,以十一月為歲首正月。武則天為什么自稱是周王朝的后裔,,這里面又隱藏著她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眾所周知,周的統(tǒng)治者姓姬,,大名鼎鼎的周公就叫姬旦,,而武則天姓武,怎么會是姬姓的后代呢,?按照武則天的說法,,遷都到洛陽的周平王生了一個小兒子,,掌紋自然形成一個武字,,所以就叫他姬武,他的后人就改姓武了,,所以說武家是從姬家來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出身小姓寒門的悲哀,她的祖先沒有什么特別的光榮能讓她夸耀,,她只好跟周王朝攀親戚,。當然,武則天跟周朝攀親也不是只有這一個理由,。我們都知道夏商周三代,,周朝享國最久,一共統(tǒng)治了約八百年,,武則天希望自己建立的武周王朝也像周朝一樣,,能夠長長久久地傳承下去。
此外,,周朝是儒家學說最認可的朝代,,在儒家的傳統(tǒng)認識里,周朝實行的是王道政治,,是儒家的理想型政治,。而武則天最缺的就是儒家的認可。你們既然說周朝最好,,周朝實行王道政治,,那好,我就是周朝的繼承人,!出于多種考慮,,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自稱“圣神皇帝”,。原來的皇帝李旦降為皇嗣,,不光身份降了,名字也變了,,而且是姓和名一塊變,,改名武輪。
女皇的登基大典選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是重陽佳節(jié),,挑選這個日子來舉辦登基大典,也是大有深意,。根據(jù)《周易》的說法,,單數(shù)為陽,雙數(shù)為陰,。九是最大的陽數(shù),,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也是一個最為陽剛的日子,。
武則天選擇在這一天登基,,可能正是對她陰柔的女性身份的一種補充吧。她要盡量淡化自己的女性身份,,給自己賦予更多的陽剛之氣,。武則天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們承認,,武則天在一定程度上是男尊女卑觀念的挑戰(zhàn)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自己也是在這樣的傳統(tǒng)思想中長大的,,男為陽,,女為陰,男主外,,女主內(nèi),,這些思想不可能對她沒有影響。她一直在和這樣一些觀念斗爭,,但是,,斗爭之中又有妥協(xié),有些妥協(xié)是她有意為之,,有些則是本能地進行著,。沒有人能真的和傳統(tǒng)決裂,甚至像武則天這樣偉大的女皇也是如此,。
九月十三日,,武則天下令按天子之禮在洛陽立武氏七廟,以父親武士彟為太祖孝明高皇帝,又尊西周的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武氏子弟如武承嗣,、武三思等都封為王,姑姐都封為公主,,天下所有武姓人氏也一概免除賦役,,武家王朝嘛,武家人肯定得沾點光,。既然改唐為周,,長安的李唐太廟自然是不能保留了,武則天把它改為享德廟,,繼續(xù)供奉唐高祖,、太宗、高宗的牌位,,因為武則天宣稱她的皇位正是繼承李唐三圣的,。繼續(xù)承認自己作為李家媳婦的身份,以母親的身份取代兒子成為皇帝,,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取得最廣泛的支持所作出的最好選擇,??墒?,這種身份同樣隱含著矛盾,武則天的政權(quán)既然來源于李家,,來源于母親的身份,,那么,政權(quán)又會歸向哪里呢,?這些矛盾在武則天改唐為周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此后還要一直發(fā)展下去。
相關(guān)新聞
作者:
蒙曼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