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正文 |
|
相關Tag | [考古] [文物] |
漢代金縷玉衣。玉衣是漢代帝后和高級貴族特用的殮具,,是將許多玉片用金屬絲綴合成人形,套在殯葬的死者身上,。玉衣依死者身份的高低,,編綴的金屬絲有金縷、銀縷,、銅鏤三種,,極其豪奢。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伐商,,攻進商都。暴虐昏庸的商紂王走投無路,,“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史記·周本記》),也就是把多塊美玉聯(lián)綴起來,,披在身上自焚而死,。
從很早時起,古人就認為精美的玉石可以防腐,,因此,,許多玉禮器被作為死者的陪葬,還出現(xiàn)了專門用于斂尸的玉衣,、玉握與九竅器(用以堵塞和覆蓋人體口,、鼻、眼,、耳等孔洞)。良渚文化墓葬中,,便有大量玉器串聯(lián)成組佩,,墊覆尸身的實例,被稱為“玉斂葬”,。1990年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出土時,,墓主人棺蓋上放置玉器近百件,棺內尸身則佩“人形玉組飾”,,即尸體從頭到腳都有玉飾片,,特別是頭部蒙覆的“綴玉面罩”,格外引人注意,。這些玉飾片上都有細小的穿孔,,據(jù)推測,,原來玉片之下曾襯有絲織物加以聯(lián)綴。這種包括玉面罩在內的“人形玉組飾”和商紂王的“蒙衣其殊玉”,,都是玉衣的早期形態(tài),。
到了漢代,斂尸用的玉衣制作已相當成熟,。已發(fā)現(xiàn)的漢代諸侯王墓中,,普遍都出土有用金絲、銀絲,、銅絲,,甚至絲線編綴而成的類似甲衣的玉衣(古人稱“玉匣”)。目前已發(fā)掘出土20多套玉衣實物,。其外觀同人形,,可分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部分,全由磨制平滑的小玉片拼合,,再編綴而成,。如1968年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墓主人劉勝所穿玉衣,,由2498片玉片加金絲編綴而成,,所用金絲約1100克。他妻子的尸身不但也穿著玉衣,,而且棺具內外還裝飾了大量玉版和玉璧,,其中棺內壁鑲玉版達192塊。
漢代金縷玉衣,。玉衣是漢代帝后和高級貴族特用的殮具,,是將許多玉片用金屬絲綴合成人形,套在殯葬的死者身上,。玉衣依死者身份的高低,,編綴的金屬絲有金縷、銀縷,、銅鏤三種,,極其豪奢。
作者:
李力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