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返回艙門打開,航天員出艙,。新華社發(fā)(電視截圖)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 題:改革開放恢弘交響的壯麗樂章——中國載人航天奮斗歷程回眸
記者李宣良,、白瑞雪
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載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位航天員在內蒙古草原的秋陽中穩(wěn)穩(wěn)落地——作為中國載人航天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國人的足跡隨著這次飛行留在了茫茫太空,。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仨袊d人航天工程短暫而又輝煌的奮斗歷程,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躍然眼前――這,,就是改革開放,。
“沒有30年改革開放增長的綜合國力,沒有這個大背景下積蓄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技進步,,就沒有中國載人航天的今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
作為恢復高考后第一批走進大學校園的大學生,,經歷了載人航天全過程的周建平,便是成千上萬譜寫載人航天壯麗樂章的航天人之一,。
改革開放的春雷,,驚醒塵封的載人航天夢想
這是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保梗罚澳辏吩拢保慈?,“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后不久,毛澤東圈閱了我國發(fā)展載人航天的報告,。翌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
中國的宇宙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根據方案,,以返回式衛(wèi)星為基礎設計而成的“曙光一號”為兩艙結構,,計劃于1973年底發(fā)射。
雖然“曙光”點燃了人們繼“兩彈一星”后趁熱打鐵的激情,,然而,,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工業(yè)設計,、制造水平,,處在動蕩時期的中國還遠不具備開展載人航天的條件。
?。保梗罚材?,在一片爭議聲中,決策者作出決定,,載人航天的事暫停一下,先處理地球上的事,,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
“那個時候如果硬上馬,可能花多少錢也搞不成,,何況我們沒錢可花,。”參加過“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研制,,后來成為神舟飛船系統(tǒng)總設計師的戚發(fā)軔說,,“我們必須耐心等待機會。一旦條件具備,,便不能再錯過,。”
?。保梗罚改?,十一屆三中全會奏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也奏響了中國科技追趕世界的號角,。
中國“曙光一號”工程下馬那些年,,世界正進入一個科技加速發(fā)展的時期。睜開眼睛看世界——科學家們發(fā)現,,中國已經被世界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1983年3月3日,,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向黨中央聯合提出了《關于跟蹤世界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這就是著名的863計劃,。僅僅2天之后,3月5日,,鄧小平作出重要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
“863計劃的出臺,,對我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敝袊d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回憶說,,從這一年開始,科學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反復論證,,中國載人航天發(fā)展的路徑逐漸清晰:從載人飛船起步。
楊嘉墀院士在回憶國家對863計劃的投資時,,還記得這樣一段插曲——
“有一天早上,,張勁夫同志把我們叫到中南海去商量這個問題,當時他就問我們要多少經費,。王淦昌同志稍微有一點經驗,,他說了個1000萬。張勁夫馬上說,,這個經費肯定是不夠的,,國家批準了100個億。我們都嚇了一大跳,?!?
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在批準863計劃的同時,決定撥出??睿保埃皟|元實施這一計劃,,這個數目遠遠超出科學家們的預想。更令航天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其中的40億元直接用于發(fā)展航天事業(yè),!
作者:
李宣良、白瑞雪
編輯:
汪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