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代陸航人,,我深知每前進一步都是對未知領域的挑戰(zhàn),,也只有勇于迎接挑戰(zhàn),,才能實現(xiàn)新的突破。一次,,我到哈爾濱飛機制造廠接收新型直-9直升機,,被工廠試飛員表演的一套70度大仰角來回俯沖躍升的高難動作深深吸引。這套動作以刺激驚險聞名,,在國際上被稱為“萊韋斯曼”,,當時在國內還沒有第二人能飛。我感到,,這套動作具有很強的戰(zhàn)場實用價值,,一定要把它學到手。于是我主動向這名試飛員請教,,回到部隊后反復模仿操作動作,,苦心琢磨,很快掌握了要領,。在參閱了大量資料后,,我認為還有提升的空間,于是向75,、80度發(fā)起挑戰(zhàn),。雖說從70度到80度只是10度的提升,但那卻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當直升機向下俯沖時,,幾乎是垂直沖向地面,大地撲面而來,,眼前一片模糊,,直升機猶如千斤巨石壓在背上,那一瞬間的感覺就像是要鉆進地獄,;當直升機急速拉起時,,負荷慢慢消失,那一瞬間輕飄飄的感覺又像是要升入天堂,。就這樣一次次的俯沖,,又一次次的拉起,經過許多次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游弋后,,我終于成功了,。
說實話,我跟別人一樣愛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妻兒、戰(zhàn)友,,多重責任和感情因素,,都不允許我視生命為兒戲,。國家的財產和戰(zhàn)友的生命來不得半點的馬虎,訓練場無為的犧牲也是最大的失職,,最大的犯罪,。但我始終認準一個理:雄鷹為蒼天而生,軍人為祖國而存,,作為第一代陸航人就要不畏艱險,迎接挑戰(zhàn),,用過硬的技術和智慧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
飛行有極限,挑戰(zhàn)無止境,。這些年,,我和戰(zhàn)友們相繼發(fā)明了 “倒8字盤旋”、“水平梅花”,、“ 翹翹板”等16套高難度動作,,掌握并練就了白天超低空掠地攻擊飛行技術,探索和開展了夜間超低空飛行,,大機群密集編隊飛行,、海上救護等高難度科目訓練,部隊戰(zhàn)斗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隨著訓法,、戰(zhàn)法的不斷改革,使我悟出了另外一個道理,,改革創(chuàng)新不單是對一個現(xiàn)代指揮員的要求,,而且這樣做,即提高了部隊的應變能力,,同時也是愛護戰(zhàn)友的表現(xiàn),。
2001年,我團奉命參加了一場重大的渡海登島聯(lián)合軍事演習,,當我們出色地完成八項任務,,準備返回機場時,演習指揮部通報,,由于危險天氣的原因,,附近的機場全部關閉,我們只能原地關車待命,。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啦,,眼看著天色黑了下來,不遠處的雷電清晰可見,,就在這時,,指揮部通知,,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機場為我們緊急開放30分鐘,之后又將有雷陣雨,,機場將關閉,,而且這個機場無法開啟夜航設備,問我去還是不去,?當時我想在這樣的條件下著陸,,中國陸航史上沒有先例。一些同志建議,,將直升機停在臨時起降場過夜吧,,等明天天氣好了再飛回去,不能冒這個險呀,。但我認為,,在野外過夜,由于雷電和其它因素的影響,,難以確保直升機安全,。于是,我果斷決定,,飛回這個機場,。要知道我們8架直升機只有以最小的距離跟進飛行,才能趕在雷雨之前落地,,而且我們的機長都沒有飛過夜間編隊,。起飛前我把8位機長叫在一起,用最短的時間講了夜間編隊的飛行要領,,當8只大手搭在一起時,,彼此都感受到了一種力量。起飛后,,我不斷提醒大家跟上編隊,,保持好距離。飛臨機場上空后,,由于機場指揮員沒有指揮直升機群夜航著陸經驗,,我就通過無線電向指揮塔臺請求代行指揮,在我的指揮引導下,,8架直升機一架跟著一架,,連航線都沒有建立,直接一次性安全著陸到位,。這次飛行,,填補了我軍陸航史上大機群在機場沒有開啟夜航設施情況下成功著陸的空白。演習總指揮知道這件事后,,特地委托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稱贊這是一次“一流的指揮,,一流的降落”。
相關新聞
- · 印度購直升機遇“調包計” 6億美元軍購案恐泡湯
- · 中俄合作開發(fā)米-17B-7高原直升機打破美技術封鎖
- · 臺軍買“黑鷹”替換古董直升機 用于抗登陸
- · 西方認為中國新型武直-10與阿帕奇各有優(yōu)劣
作者:
孫鳳陽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