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折翅,英雄無悔
“734,!734,!……”5月31日15時后,汶川上空急切地傳出這樣的呼叫,。
“不要動,,看下航向!”幾分鐘前,,陸航團的塔臺上聽到這個聲音后,,“734”機組的通信信號就消失了,。
留下這最后聲音的,是51歲的機長,、羌族特級飛行員邱光華,。
在陸航團,誰也不相信邱光華機組會發(fā)生意外,。
團長余志榮更不愿相信這個現(xiàn)實,。邱光華是我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少數(shù)民族飛行員,,有著5800小時的飛行經(jīng)歷,。僅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就飛行63架次,,飛遍了所有重災區(qū),。他和機組人員一起,運送救災物資25.8噸,,運送救援人員87人,,轉移受災群眾234人。
他對米-171直升機比對自己的身體還熟悉,,當年正是他把這批直升機接回國的,。
陸航團的官兵記得,1999年10月,,是邱光華冒著細雨把遇險臺胞接出貴州山區(qū),,在沒有航線的高原上開辟一條新航線;
陸航團的官兵記得,,2000年的一次軍事演習中,,是邱光華機組以高難度的戰(zhàn)術動作震驚全場……
邱光華的家鄉(xiāng)就在受災最重地區(qū)之一的茂縣,他只有11個月就達到停飛年齡了,,團里最初并沒有把他列在參戰(zhàn)名單上,,可他說:“這一帶地形復雜,我經(jīng)驗比較豐富,,應該到最前線去,,而且我還能多帶帶年輕同志,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P>
團領導犟不過他,只好批準他參加,。他6次飛過家鄉(xiāng)上空,。一次搶運傷員時,機降點距他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間隙,,他仍然沒有回家,。只是囑咐弟弟照顧好年過八旬的雙親,就又駕機升空了,。
他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奇跡,,這一次,奇跡沒有發(fā)生,。雄鷹一樣的5位勇士,,永遠匯入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他們是多么優(yōu)秀的機組??!空勤機械師王懷遠,有著3010小時飛行經(jīng)歷的殲擊機飛行員,,擔任過直升機修理廠廠長,,多次參加機務教材的編審。每次從災區(qū)返回,,他都帶回一大把寫著電話號碼的小紙條,,幫災區(qū)群眾報平安。而他自己只給家里打了一個電話,。
28歲的助理空勤機械師陳林,,是同批技術人員中第一個從地面機械師提為空勤機械師的。當天上午11時,,年輕的妻子剛帶著1歲的女兒來看他,。不料,這一面竟成永訣,。
1980年出生的副駕駛李月剛剛領了結婚證,。他今年有三件大事:研究生答辯、晉升二級飛行員,、舉行婚禮,。但由于參加抗擊冰雪、赴高原集訓,、抗震救災,,三件大事都沒能落實。
23歲的二級士官張鵬,,剛被列為黨員發(fā)展對象,,在陸航團交納“特殊黨費”的隊伍中,只有他一個普通士兵,。他曾認真地對戰(zhàn)友說:“災后想收養(yǎng)一個孤兒”,。災難,使“80后”青年迅速地成熟起來。他說:“請黨組織在救災的戰(zhàn)場上考驗我,?!?/P>
陸航團榮譽室里,在“冰峰忠魂”板塊中張貼著7位長眠在西藏邊關烈士的照片,。如今,,又貼上了5位烈士的照片。
相關新聞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