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雖然兩岸尚未結束敵對狀態(tài),但也無現(xiàn)實的軍事沖突發(fā)生,。在此情況下,政治領域先行建立互信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臺海安全問題,,若僅僅就軍事論軍事,只追求建立軍事領域的互信而忽略政治互信,這種互信機制很難建立,即使勉強建立也是極度敏感的,、脆弱的,不能從根本上維護臺海安全,,達不到建立軍事信任機制的根本目標,。
過去,民進黨當局也高談兩岸軍事互信,,高唱一個和平原則,并提出了具體而完整的規(guī)劃,,但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提一個中國原則,不提兩岸統(tǒng)一前景,,反而頑固堅持“臺獨”路線,。顯然,民進黨所謂的“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就軍事論軍事,,其本質是追求和平分裂,即以和平為手段,,以民主為幌子來漸進實現(xiàn)“臺獨”目標,,這與大陸要以和平的方式追求國家的統(tǒng)一南轅北轍。這樣的“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顯然缺乏基礎,,也是不可能建立的,。和平不是原則,沒有統(tǒng)一就沒有和平,;和平不可能走向分裂,,和平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
如今,,國民黨重新上臺執(zhí)政,,兩岸關系逐漸進入和平發(fā)展的新時代。而“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則是兩岸重建互信與和平和發(fā)展的根本基礎。如果國民黨當局能始終堅持和維護這一基礎,,那么未來兩岸有關結束敵對狀態(tài),、建立軍事互信及簽署和平協(xié)議等議題的協(xié)商談判就有可能實現(xiàn)突破,從而為臺灣海峽與兩岸人民帶來真正的和平與穩(wěn)定。
建立軍事互信須循序漸進
陳水扁主政期間,,由于其頑固推行“臺獨”,,兩岸軍事交流因缺乏基礎而難有進展。馬英九上臺后,,為兩岸軍事交流提供了前提,,也創(chuàng)造了氛圍。但是,,以建立軍事互信為目標的軍事交流以及由此發(fā)展而來的軍事談判,,不同于經(jīng)濟、文化交流,,其涉及的問題十分敏感且層次高,、影響大。因此,,有專家建議,,應該在兩岸關系逐漸改善前提下,以恰當?shù)姆绞胶筒襟E,,循序漸進地推進,,切忌操之過急或盲目“直奔主題”。
兩岸關系改善與發(fā)展,,尤其是像結束敵對狀態(tài),、建立軍事互信及簽署和平協(xié)議這些敏感議題的進展,必然會遭到美國方面及“臺獨”勢力的阻撓,,各界必須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長期性與曲折性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方面,兩岸關系發(fā)展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美國因素,。在“以臺制華”既定戰(zhàn)略之下,,美國既不希望兩岸關系不斷惡化,也不希望兩岸關系持續(xù)改善,,因為兩岸關系過度改善會損害美國戰(zhàn)略利益和經(jīng)濟利益,。可以預期,,如果兩岸進入敏感議題商談階段時,,美國必定會向馬英九施壓。因此,,有評論指出,,從一定程度上講,過去是中美聯(lián)手“反獨”,,現(xiàn)在則是兩岸攜手消減美國對兩岸改善關系可能帶來的阻力,;另一方面,,“臺獨”依然是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和威脅。盡管“臺獨”政權已經(jīng)垮臺,,但是仍維持住了基本盤,,而且目前實力回升勢頭十分強勁,完全還有東山再起,、重新執(zhí)政的機會,,這一事實必將極大地限制馬英九、國民黨在兩岸關系上的回旋空間,,這也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嚴峻挑戰(zhàn),。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可能立馬就實現(xiàn),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一個信任累積的過程,。要突破兩岸僵局,,最重要的還是彼此要有誠意與善意。盡管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任重而道遠,,但兩岸已在此議題上展現(xiàn)出一定的誠意與善意,,這對于兩岸人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福音,。如果兩岸都能以民族大義為重,以人民利益為先,,以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為契機,,開啟中國人自己解決自己問題、和平統(tǒng)一中國的進程,,無疑是臺兩岸人民之福,、中華民族之幸。(鄧允光)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鄧允光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