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印度現在大約有50%的勞動力是婦女,這在60年前是很難想像的,。1947年8月15日,,擺脫長期的外族統(tǒng)治,印度人終于當家作主,。60年過后,,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正在實現經濟騰飛。高盛公司預測說,,印度經濟到2015年會超過中國,,真的會這樣嗎?
60年里,,這個國家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革,?現在是到了可以總結一下的時候了。
因為總結印度,,某種程度上就是總結我們自己,,這兩個國家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無論是進步還是停滯,,都值得中國學習或反思
一個印度普通家庭的奮斗史
賈延絲的家庭故事是印度億萬中產家庭為生活奮斗的一個縮影,,他們的父輩大都貧困,自己則通過教育改變命運,,但也異常艱辛,,子女則享受前兩代人的奮斗成果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唐璐發(fā)自北京賈延絲·英加爾家的客廳很特別。與其他中產階級簡單的家庭裝飾不同,,賈延絲家在保留印度文化特色的同時,,充滿了濃厚現代化氣息:西式家具、碩大的根雕,、充滿異國風味的各種臉譜……顯示出主人的經濟實力以及審美觀的與眾不同,。
今年47歲的賈延絲是《印度斯坦時報》專欄作家,她的家座落在印度南部大城市普納的一個高級住宅區(qū),。丈夫在一家公司擔任工程師,,經常被派往亞洲其它國家。兩個女兒目前均在美國讀大學,。
賈延絲一家在印度應該算中產階級,。按照印度官方口徑,在印度像賈延絲這樣屬于中產階級的人數大約為3億,。
盡管賈延絲一家現在吃穿不愁,,甚至擁有三輛轎車,,但是回到她的父輩時代,看書時連座臺燈都沒有,。
路燈伴父親考上大學
賈延絲的爸爸是家里的獨子,家境貧寒,。雖說現在印度幾乎村村都通上了電,,然而,在賈延絲父親上學的年代,,村里能有個路燈就不錯了,。所以,他經常在路燈下面讀書,。
家里沒錢,,多虧父親的姨媽資助他才順利地讀完大學。畢業(yè)后靠著自己的勤奮,,賈延絲的爸爸通過公務員考試加入到印度電信部,。退休前已經是泰米爾納德邦馬杜賴市電話局總經理。
生活條件的改善首先從電話開始,,由于供職電信部,,賈延絲家安裝了電話,而且擁有固定金額的免費電話,?!班従觽兞w慕死了?!辟Z延絲回憶說,。
隨著印度的通信業(yè)迅猛發(fā)展,到2006年印度的電話普及率幾乎已經快趕上15%的全球平均水平,,達到1.3億用戶,。這在幾十年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從“別浪費”到“別管多貴”
賈延絲的父母非常節(jié)儉,。“印象中父親只有2條褲子和2件襯衫,,他工作時輪流換著穿,。”賈延絲記得,,父親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能浪費電去讀故事書,應該把電用來學習,。
但對于子女教育,,父親卻很舍得投資,。“父親總是說:‘如果你需要錢買書,,我馬上就給你買,。’”賈延絲回憶說,。也許是賈延絲學習特別刻苦,,在12年的學校生活中,她只看過3部電影,。
如今印度的中產階級已經成為印度經濟繁榮的引擎,,他們的消費理念完全不同于父輩。當賈延絲的孩子出世后,,她給兩個女兒的標準回答便是,,“別管多貴,想買什么告訴我就行”,。
從電視機到iPOD
1983年賈延絲結婚時她和丈夫的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20年后,,當女兒上大學時,,我們已經有3輛小汽車?!辟Z延絲說:“兩個女兒都有手機,、iPOD,每個人的房間里都有一臺電視,。我記得我是1983年到新德里時才有自己的電視,。”
而童年時和一群人看電視的場景,,賈延絲更是記憶憂新,。“我堂兄家是我們家族中第一個擁有電視的,。每個周末,,鄰居、小孩,、傭人大約50個人將會擠到他家的客廳去看,。”賈延絲笑著回憶說:“哈哈,,當時,,他們家沒有任何隱私?!?/FONT>
現在,,即便是在印度鄉(xiāng)村,,電視機也已經不再算是稀罕物,已經成為村里婚禮嫁妝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家電,。
忘掉自己的性別
賈延絲的母親當年出嫁并沒有電視機作為嫁妝,,甚至連書都不讓讀?!鞍凑债敃r的傳統(tǒng),,女人是不能讀書的?!辟Z延絲說。不過由于賈延絲的外公是一個擁有兩個碩士學位的梵文學者,,所以賈延絲的母親才被允許接受了初等教育,,但直到她40歲的時候才如愿以償地進入大學并獲得了大學文憑。
初中畢業(yè)后,,才13歲的她按照賈延絲外公的安排嫁給賈延絲的父親,,一個21歲的鄉(xiāng)村學校教師?!八俏覀兗易遄詈笠粋€童年新娘,。”賈延絲說,。盡管童婚自1929年起,,在印度就算是違法,但即便是21世紀的今天,,童婚現象在印度仍然屢見不鮮,,而包辦婚姻則更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婦女在印度的地位可想而知,。按照印度傳統(tǒng),,中產階級以及上層社會通常不讓他們的妻子出門工作。賈延絲卻不屑于向傳統(tǒng)社會觀念屈服,,她以出色的表現成為印度第一代從事新聞職業(yè)的女記者,,當然,在成功的背后,,她也經受了很多難以想像的屈辱,。
1987年,已婚的賈延絲一踏上記者的崗位,,就被看成一個異類,。印度媒體向來都是男性的天下,遭到男同事的排斥也就成了預料之中的事,,即便是幾年后,,被派到《印度時報》的子報《星期六時報》擔任副主編時也不例外,。她的到來立刻遭到該報主編的抗議?!拔业牟块T不能成為已婚婦女的垃圾堆場,。”賈延絲記得那位男主編這樣對她說,。1999年,,賈延絲已經坐上印度《經濟時報》副總編的位置,但還是有人對她嗤之以鼻:“我不知道她是對執(zhí)行總編施展了什么樣的魔法,?!?/FONT>
對付這種指責的最好辦法就是“忘掉自己的性別”。賈延絲記得,,那時她和40多個男記者擠在一個大房間里,,不光要忍受嗆人的煙味,還要學會聽他們講臟話,,有時還要像男人一樣坐在記者俱樂部里和主編喝酒到很晚……
如今,,這種局面正在發(fā)生改變。在城市里的各個部門大約有50%的勞動力是婦女,,在媒體行業(yè)婦女比例更大,。盡管在農村,家庭通常仍然不會允許婦女出外工作,。
印度從60歲開始變年輕,?
如果說賈延絲還為自己前程擔憂,她的兩個女兒可以說真正是無憂無慮的一代,?!八齻兘洺T缟?點才睡,我一個女兒最大的愿望竟然是希望六天不睡覺,,晚上用來做《印度時報》上的那種填字游戲,。”賈延絲說:“我的父輩卻還是要早起拜神,,穿著老派的衣服,,這就是差別?!?/FONT>
賈延絲的家庭故事僅僅是印度億萬家庭的一個縮影,,體現了印度人的奮斗與拼搏精神,以及不同時代的人在生活,、思想和消費理念方面的差異,。
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最近發(fā)表了一篇文章《60歲的年輕印度》,他援引畢加索的那句“人從60歲開始變年輕”的話指出,,“一種類似的情況現在似乎正發(fā)生在印度,,至少在經濟領域是這樣,。”
是的,,在獨立后的前30年,,印度經濟一直是以被戲稱為3%~4%的“印度式增長率”增長,而在實行經濟改革之后的整個上世紀90年代,,其經濟增長率提高至6%~7%,,到2002~2006年平均增速達到7.5%,與此同時,,印度的貧困率從70年代中期的55%降至目前的26%,。
雖然許多經濟學家對于印度經濟崛起并不像對中國那樣有信心,但是這并不妨礙印度經濟可望進入持續(xù)高增長時期,。隨著經濟的振興以及中產階級人口不斷壯大,,印度正在作為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出現在世界舞臺。
編輯:
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