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抗戰(zhàn)之二十·《何梅協定》真的不存在的嗎?
2015年05月13日 02:58
來源:鳳凰網歷史
作者:蘭臺
任何協定的作用,,在其約束力,,中國既已實際受制于《何梅協定》這個爭議的協定,而又強調協定不存在,。從實際意義上說,,這種否認除了在形式上維護主權外,再難有更多實際意義了,。
導語:上一期的《重讀抗戰(zhàn)》中我們談到了29軍在華北事變后翻盤入主平津,。這里就牽涉到“華北事變”和《何梅協定》。一直以來,,網上有這么一種說法,,稱其實中日雙方并沒有達成共識,何應欽也沒有簽署過相關文件,,所謂《何梅協定》其實并不存在,。那么史實確實如此?《何梅協定》只是日本的宣傳,,其實并不存在嗎,?這期《重讀抗戰(zhàn)》我們就來聊一聊。
《何梅協定》的前提是長城抗戰(zhàn)的失敗
1933年5月7日,長城抗戰(zhàn)進入后期,。日軍突然在東起山海關、西到古北口的長城一線,,向中國的駐守部隊發(fā)猛烈的進攻,。日軍在5月19日占領了密云,,當時北平軍分會緊急調駐守在昌平地區(qū)的傅作義第59軍進到懷柔,協助第26軍蕭之楚部共同保衛(wèi)北平,,蔣介石緊急調動第42師,、第87師、第88師等部北上參加與日作戰(zhàn),,保衛(wèi)北平,。在灤河地區(qū),日軍的第6師團,、混成第14旅團,、第14師團的第28旅團等部隊先后渡過灤河,日軍又在第29軍和第67軍的交界處突破了我軍的防線,,從而使的灤河西岸的中國守軍不得不后退,。在5月16日,日軍又占領了灤西的豐潤和遵化等地,。
北平軍分會與日本方面的代表關于停戰(zhàn)的和談也在秘密的進行,,并且談判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何應欽為了收縮戰(zhàn)線,,命令中國的軍隊撤至寧河,、寶坻一線。同時命令宋哲元的第29軍撤到三河,、平谷以東地區(qū),。在沒有遇到中國軍隊的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日軍順利的占領了灤西地區(qū),。同時,,剛剛成立不久的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到達北平,派出代表與日方人員進行秘密談判,。
1933年5月23日,,日軍又相繼占領了玉田、平谷,、薊縣,、三河等地區(qū)。傅作義的第59軍,,在北平,、懷柔、順義一帶構筑了防御工事,正與日軍第8師團進行長城抗戰(zhàn)的最后一戰(zhàn),。
此時,,黃郛與日方代表在北平城內達成了協議。協議提出中日雙方要在順義,、通縣,、香河、寶坻,、寧河,、蘆臺一線全線停火,。日軍在這時已經突破了長城各口的全部防線以及在灤河地區(qū)的防線,,中國守軍只好退守到平、津附近地區(qū),。日軍分別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北平形成了包圍的態(tài)勢,。
但問題在于,一方面,,由于中國軍隊的抵抗,,另一方面,日本軍部給關東軍的作戰(zhàn)命令是安定熱河,,并限制日軍的活動范圍不能超過長城,,此時關東軍的行動已經大大超出了限制,因此日軍也在找一個體面撤回的機會,。
1933年5月25日,,日本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與北平軍分會的代表徐燕謀參謀在密云進行了秘密的會面,,日方代表表示接受與中國方面停戰(zhàn)的提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將關于停戰(zhàn)協定的相關事宜全權委任于日本關東軍參謀副長岡村寧次,。而中國北平局分會的代委員長何應欽則將本次停戰(zhàn)協定的相關事宜授權給中國軍代表北平分會總參議陸軍中將熊斌。雙方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之后,,最終確定了關于停戰(zhàn)的相關事宜,,同時締結了停戰(zhàn)協定:
(一)中國軍,即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臺所連之線以西以南之地區(qū)。爾后不越該線而前進,,又不行一切挑戰(zhàn)擾亂之行為,。
(二)日本軍為確認第一項之實行情形,隨時用飛機及其他方法以行視察,;中國方面對之,,應加以保護及予以各種便利。
(三)日本軍如確認第一項所示規(guī)定中國軍業(yè)已遵守時,,即不再越該線追擊,,且自動概歸還于長城之線。
(四)長城線以南及第一項所示之線以北以東地域內之治安維持,,以中國警察機關任之,。警察機關,不可用刺激日本感情之物力團體,。
《塘沽協定》的簽訂,,標志著歷時5個月的長城抗戰(zhàn)結束。實際上長城成了新的政治分界線,。
《塘沽協定》的成立,,直接原因是長城抗戰(zhàn)的失利。長城之戰(zhàn)的失敗從實質的軍事層面來看,,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指揮能力上,,都與日軍有一大段距離,,二十九軍喜峰口的勝仗,是可一不可再的,。也正因為軍力不足,,作戰(zhàn)失敗,中國在《塘沽協定》中不得不吞下屈辱的苦果,。
從塘沽協定以后,。國民政府的對日政策是:在不承認偽滿洲國,不簽訂降日賣國條約,,以及不危及華北主權與平,、津安全的條件下,形式上的對日妥協與讓步。都盡可能的忍辱接受,。舍棄利用高漲的抗日民氣,,寧可從事務實的經濟、國防建設,,以求內政的統一與充實,。
而相對的,正如之前我們揭示的,,蔣介石表面與日親善,,背后聯蘇制日的謀略被軍閥向日本告密,導致日本抓住了蔣介石的底牌,,讓國民政府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動,。
這一切正是“華北事變”和《何梅協定》產生的背景因素。
華北事變爆發(fā):日本挑起事端逼中國讓步
塘沽協定簽訂后,,日本即以“分離華北”為侵略中國的近程目標,,挑起了“華北獨立運動”。透過軍事恫嚇與外交施壓,,制造或藉口各種事端,,壓迫中國就范,河北事件正是日本的一次嘗試,。
1935年5月2日,,天津日租界中的《振報》社長白逾植與《國權報》社長胡恩溥同時遭人暗殺。白,、胡兩人都是親日分子,因此北平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室當即發(fā)表聲明,,謂此案系中國官方主使,,乃“對日本之非常侮辱”。
5月15日,,“孫永勤事件”發(fā)生,,使日方多了一個挑事的藉口。孫永勤系熱河農民,,因不堪日,、“滿”壓迫,集眾反抗,,淪為綠林,。當其活動于熱河境內時,偽“滿洲國”頗受其擾,,故國民政府方面有稱孫為義勇軍者,;后來孫部退入長城內側的河北遵化縣,依舊搶掠燒殺,華北當局遂將其視為土匪,,由戰(zhàn)區(qū)保安隊會同日軍加以剿滅,。但事后日軍卻表示遵化縣長接濟孫永勤,違反塘沽停戰(zhàn)協定,,5月20日北平日本使館武官高橋坦向何應欽遞交書面通知,,表示日方將追究責任,除抗議白,、胡暗殺案外,,并表示華北中日關系惡化,肇因于蔣中正表面親日,,暗中排日,,于學忠恃張學良為后援,不奉中央命令(河北省主席于學忠是東北軍將領),,要改善華北中日關系,,必需去除此兩大因素。
鳳凰歷史官方微信
視頻
-
李詠珍貴私人照曝光:24歲結婚照甜蜜青澀
播放數: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三版“小龍女”李若彤劉亦菲陳妍希悼念
播放數:3277
-
章澤天棒球寫真舊照曝光 穿清華校服膚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數:143449
-
老年癡呆男子走失10天 在離家1公里工地與工人同住
播放數: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