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毛澤東] [魯迅] |
核心提示: 1957年3月10日,毛澤東接見新聞出版界代表時談道:“有人問,,魯迅現(xiàn)在活著會怎么樣?我看魯迅活著,他敢寫也不敢寫,。在不正常的空氣下面,他也會不寫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會寫,?!?/FONT>
魯迅
毛澤東與魯迅,是20世紀中國的兩位偉人,。毛澤東是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文學造詣很高,。魯迅是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同為思想家,,毛澤東與魯迅看問題都很深刻,,但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毛澤東更多地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上,,而魯迅則定位在思想家的位置上,。他們雖然未曾謀面,但是毛澤東對魯迅充滿了尊敬和敬仰之情,,他多次表明:“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互相神交:毛澤東與魯迅
魯迅與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的心是相通的。他雖然沒有見過毛澤東,,但是對毛澤東卻非常佩服,。1931年10月,魯迅向左聯(lián)文委書記馮雪峰以及茅盾打聽中央蘇區(qū)和毛澤東的情況,,極為佩服朱毛在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中的戰(zhàn)績,,因為他們把氣焰囂張的國民黨反動派“嚇壞了”。魯迅對英勇作戰(zhàn)的紅軍十分欽佩,。1932年秋,,在馮雪峰等人的陪同下,魯迅曾在家中兩次會見陳賡,。陳賡講的紅軍英勇戰(zhàn)斗的情形以及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給魯迅留下了深刻印象。魯迅非常重視這次談話,,以后一再提及,,認為確實比《鐵流》、《毀滅》里寫的生活更動人,。他曾一度想寫一部反映蘇區(qū)紅軍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但是終因沒有實際生活經(jīng)驗而未動筆。
1933年初,,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入中央蘇區(qū)首府江西瑞金,。臨時中央博古提議,可以讓魯迅來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員(教育部長),,主持中央蘇區(qū)的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派到魯迅身邊的聯(lián)絡員馮雪峰不贊成博古的意見,,認為博古不了解魯迅,低估了魯迅在白區(qū)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還是讓瞿秋白來主持教育工作為好,。張聞天贊同馮雪峰的意見,并征求了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表示:“魯迅當然是在外面作用大,。”
1934年1月,,因為馮雪峰在上海的安全難以保證,,黨中央把他調到瑞金,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毛澤東此時受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擠,被剝奪了對紅軍的領導權,,處境艱難,。聽說馮雪峰來到了瑞金,毛澤東專門拜訪了他,。毛澤東遺憾地說:“五四時期在北京,,弄新文學的人我見過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周作人,就是沒有見過魯迅,?!瘪T雪峰向毛澤東匯報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藝陣營的活動,特別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情況,。毛澤東對馮雪峰講述的魯迅的事情尤其感興趣,。馮雪峰告訴毛澤東,有一個日本人曾經(jīng)說過,,全中國只有兩個半人懂得中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魯迅,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后哈哈大笑,,他在沉吟片刻后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他認為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P>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