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中美關系] |
到了9月,,抵貨運動仿佛就只成了學生的事情。熱情的學生們甚至開始熱衷于成立環(huán)球中國學生會,希望藉此把反美運動的火種燒向全球華人,。而事實上,運動發(fā)起以后的兩個月里,,連運動的堅決支持者也承認,,抵貨可能根本無法迫使美人廢除禁約。
成功希望渺茫,,一般人便不會有參加的熱情,。學生之所以仍然熱衷于廢除禁約,仿佛是出于更遠大的目的——“發(fā)起國民愛同胞抵外力之感情”,。這當然是一個崇高的目標,,在當時也許會有一些支持者。但目標如此不具體,,多數(shù)人就很難保持持久的熱情,,運動的發(fā)展就必然容易受政治大氣候的影響,。
抵制初潮的民間余溫
羅斯福在10月份連續(xù)召開幾次內閣會議,討論排華問題,。他并不準備從根本上廢除排華法,,而只打算在執(zhí)法上做點文章。他建議國會對原有的法令略加修改,,規(guī)定除勞工外,,其他華人均可入境。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新的麻煩接踵而至:一名美國海軍軍官在打獵時誤殺一個中國婦女,;在廣州,有幾個美國傳教士在中國被殺害,。這些流血事件,,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出現(xiàn),無疑增強了中國人的仇美情緒,。上海發(fā)生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的沖突,,有數(shù)十人傷亡。
越來越多的人擔憂,,中國又將跌入義和團戰(zhàn)亂的邊緣,。羅斯福把一支艦隊開到中國沿海,并向菲律賓調兵遣將,,做出對中國開戰(zhàn)的架式,,并令國防部制定可能對中國采取軍事行動的計劃。幸運的是,,國防部的結論是,,尚無必要向中國派遣遠征軍。
在這個時候,,廣州抵制運動的領導人表現(xiàn)出了少有的克制,,他們明確表示,需要一場非暴力的抵制,,而不是熱鬧的流血,。
12月份,在總統(tǒng)每年一度向議會提出的國情咨文里,,羅斯福把和中國發(fā)生糾葛歸咎于美國民眾,。他說,“這個國家對待中國人民極不公正,,嚴重侵犯其權利”,。他提醒美國人,他“我們如待人不公正就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在排華政策無法撼動的時候,,羅斯福的這些話成了對中國人的最大安慰,。面對美國的軟硬兼施,北京政府最終屈服,,照美國的意思辦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抵制美貨的運動逐漸結束,。
于是,,羅斯福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宣稱“我想不會對中國進行遠征了”,。大規(guī)模的沖突沒有發(fā)生,,羅斯福認為是他的政策起了作用。而在中國的商人看來,,這個結果也讓他們滿意,。是他們找到了一種更老練、更成熟的排外手段,,此后竟然屢試不爽,。雙方的目的看似都達到了。
但是留在中國人心里的排華陰影自此再也揮之不去,。即使在第二年,羅斯福簽署了退還庚款的協(xié)議,;即使在他即將離開白宮前幾個月,,發(fā)表了“中國的覺醒”的文章,贊揚中國新的民族精神,;即使在1946年,,他的侄子小羅斯福在取消《排華法案》的時候,也針對華人說出的一系列道歉的話,。
1949年,,當所有的美國觀察家驚呼自此失去了中國的時候。一位傳教士站出來給出了答案,,他說,,事實上美國人早從1905年就失去了中國。之前,,美國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國家,,此后我們是他們最憎恨的人……
相關新聞
作者:
王剛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