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母撫孤”,,母親為兒子做出巨大的犧牲,她們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對兒子的愛中,,她們認為兒子的命運,,該完全掌握在她們自己的手中,因為她們要給孩子的是最好的。于是就像魯迅的三弟周建人回憶的:“母親極愛我大哥,!也了解我大哥,,為什么不給他找一個好媳婦呢?為什么要使他終身不幸呢,?———那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她)認為朱安一定勝過她所有的侄女,、甥女,。”于是她們的“愛之,,適足以害之”,,這恐怕是這些摯愛子女的母親們,所始料未及的,。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了。次日在北京的《世界日報》上題為《周夫人述悲懷》的報道說:“魯迅除有愛人許景宋女士(按:許廣平)及一子,,隨同在滬外,,北平西三條二十一號寓所,尚有八十余歲老母,,及妻朱女士,。此處周家已寄寓十余年,魯迅生前在北平時,,即寓于斯,。其寓所為一小四合房,記者投刺后,,即承朱女士延入當年魯迅之書齋接見,,室中環(huán)列書箱書櫥甚多,東壁是魯迅速寫像一幀,,陳設(shè)樸素,。朱女士年已屆58歲,老態(tài)龍鐘,,發(fā)髻已結(jié)白繩,,眼淚盈眶,哀痛之情,,流露無遺,。記者略事寒暄后,朱女士即操紹興語談前兩周接其(指魯迅)由滬來信,,索取書籍,,并謂近來身體漸趨痊復(fù),,熱度亦退,已停止注射,,前四日又來信謂體氣益好,。不料吾人正欣慰間,今晨突接噩耗,,萬分悲痛,。本人本擬即日南下奔喪,但因阿姑(按:指魯瑞)年逾八旬,,殘年風燭,,聆此消息,當更傷心,,扶持之役,,責無旁貸,事實上又難成行,,真使人莫知所措也,。記者以朱女士傷感過度,精神不佳,,不敢過事長談,,遂即告辭?!贝稳铡侗逼匠繄蟆方榉?qū)懥恕吨袊骷音斞阜蛉嗽L問記》報道了朱安在北平為魯迅設(shè)靈堂,,另周作人談魯迅的“個性偏強”,并說不擬赴滬奔喪,。
1937年7月2日,,朱安請魯迅的學生、摯友宋琳代筆寫一封全權(quán)委托書給許廣平———
景宋女士:聞先夫魯迅遺全集全部歸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姊甚贊成,,所有一切進行及訂約等事宜,即請女士就近與該書館直接全權(quán)辦理為要,。女士回平如有定期,,祈先示知,以免老太太懸念,。其余一切統(tǒng)俟面談,。
此頌時祺并祝嬰兒健康!
姊朱氏襝衽七月二日
這其間許廣平雖處艱難困厄中,,仍全力籌措,,按月供給北平的婆婆和朱安夫人一百元,從未間斷,,如魯迅生前一般,。尤其是后來全集印出,許廣平總共得到四千多元版稅,,她馬上拿出一千三百多元,,作為周老太太和朱安夫人的生活費,剩下的還了魯迅的藥費和治喪費,,再剩下的,,才是她和海嬰的生活費。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