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軍事裝備不是萬能的:救災中技術過硬最關鍵
相關標簽: | [直升機] |
救災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專業(yè)素質,,否則反而會成為救援的障礙,。
在地震發(fā)生后的最初幾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志愿者們立刻涌向災區(qū),。在為人們滿腔熱血和拳拳之心感動的同時,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長王雪峰坦言:“目前這個階段,挽救生命,、救治傷員是第一位的,需要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專業(yè)人士為主體的救援人員,希望志愿者不要盲目,、隨意地前往災區(qū)”,。
公安部消防局抗震救災前線總指揮郭鐵男說:“你需要調動大批人員,但不能光看人數(shù),要看來的人的能力和質量,否則來再多的人也沒用?!?/FONT>
一份四川“8點戶外”協(xié)會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志愿者趕赴災區(qū)的帖子,應者云集,。然而在過千報名者中,只有8人符合條件。
在擁擠和危險的災害現(xiàn)場,一旦“盲目救援者”成為救援對象,不僅寶貴的專業(yè)救援力量會出現(xiàn)“非有效性救援減損”,更會耗費救援的“機會成本”,。
有專家認為:妥善組織各種人力資源,科學協(xié)調一道道救災程序,進一步提高應對災害的“軟實力”,我們需要破解的難題依然很多,。
相關報道:
相關新聞
- · 中國唯一國產(chǎn)大型直升機直-8抗震救災紀實(圖)
- · 俄計劃耗費3億美元研制米-54未來型直升機(圖)
- · 米-26連續(xù)吊裝15臺大型機械 二號機未投入作業(yè)
- · 山區(qū)天氣狀況好轉 33架民航直升機救援恢復正常
編輯:
胡楠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