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復讀班] [教育公平] |
從正在湖北召開的落實中職國家資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務中部片區(qū)座談會上獲悉,,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明年起,,全國所有公辦普通高中禁止辦復讀班,,招收高三復讀生。周濟說,,公辦高中辦復讀班,,是利用國家資源收費,不利于教育公平,。(8月5日《重慶晨報》)
盡管周濟部長說得斬釘截鐵,,而且公辦高中禁辦復讀班的理由也很充分,筆者仍然懷疑這一禁令能否得到實施,。筆者的懷疑建立在以下的事實基礎之上:近年來教育部發(fā)布的禁令難道還少嗎,?可是又有多少禁令得到認真執(zhí)行了呢?減負的禁令下了一道又一道,,何曾見各地學校真的減負了,?要求推廣素質教育、抵制應試教育的指令下了無數(shù)次,可誰曾見素質教育真的推廣,、應試教育受到了遏制呢,?去年教育部領導強調要“五不準”,不準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指標,;不準小學,、初中招生舉行選拔考試;不準隨意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不準占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集體補課;不準按考試成績排隊,,話說得板上釘釘,,結果還不是說說而已,說了也白說,。見多了這類寫在水上的禁令,,任誰也不敢相信,此次周濟部長的表態(tài)具有多大可信度,。
那么,,為什么教育部的禁令會屢屢落空呢?原因有三:一是沿襲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教育部習慣了做婆婆的角色,,對下面管得過多統(tǒng)得過死,動輒發(fā)號施令,,致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變著法兒跟你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戲法;二是教育行政部門不同級別的管理分工制度所致,,這種管理機制的核心,,就是權力分層,層層都有權,,層層都有利,,層層都有灰色收入,你教育部想撈取一個好名聲,,不斷出臺各種禁令,,卻損害了下屬部門的利益,他們才不會那么傻,,會樂意執(zhí)行你的禁令,;三是教育部發(fā)出的所有文件或禁令都是軟性的,都只是倡導性的,,沒有硬性的約束,,沒有明確的懲處性的規(guī)定,,執(zhí)行與否結果沒什么兩樣。
這第三點在公辦高中禁辦復習班的問題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筆者從1998年到2004年在一所縣中任教高復班,,記得2002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七條是有關禁辦高復班的禁令:“當前,,一些地方公辦學校招收高中畢業(yè)生復讀的現(xiàn)象有增加的趨勢,使本來已經短缺的高中教育資源更趨緊張,,也影響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為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guī)模,,從2002年秋季開學起,,各地公辦高中不得占用學校正常的教育資源舉辦高中畢業(yè)生復讀班,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yè)生插班復讀,?!碑敃r,還以為自己要失業(yè)了,,可結果是虛驚一場,,學校給高復班換了個新名義,照辦不誤,,啥事也沒有,。你說,這樣的禁令有多少威力,?
當然,周濟部長說的還不能代表禁令,,具體禁令如何還得等明年教育部的正式文件,。為避免重蹈覆轍,筆者建議下達禁令時千萬不能太客氣,,禁令后面必須加上這樣的懲處意見:“如果違反規(guī)定,,經某某機構或調查組查實,教育局長撤職,,校長下臺,。”再是組建調查組,,嚴格督促禁令實施,,否則明年的禁令仍有可能是一紙空文,由此導致的直接后果是:教育部的公信力在屢屢落空的禁令聲中一降再降……
公眾質疑:
背景新聞:
呼吁教育公平:
作者:
王學進
編輯:
李新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