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guān)標簽 | [反腐敗] [情婦] [貪腐] [貪官] |
有學者在比較中國和美國礦難的不同時,,列舉了美國煤礦安全法規(guī)的建立過程:每發(fā)生一次惡性礦難,,都會推動安全法規(guī)的進步,迄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chǎn)法律保障體系,。媒體在報道時說,,這是讓礦工不能白死。從這種意義上說,,貪官也不能白死,。沒有人生來就是貪官,他們本身也是尚不完善的監(jiān)督制度的犧牲品,。因此,,他們落馬之后,首先受惠的應該是制度建設(shè),。
我們當然不能滿足于這樣的評價,。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反腐都是認真嚴肅的,但相當多的國家反腐不成功,,說明只有典型和個案還遠遠不夠,。反腐的確事關(guān)黨的生死存亡,但更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伸張社會正義,,即使沒有威脅到黨的生存,也不應該容忍腐敗的存在,。因此,,比這兩點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的日常運行中,,是否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機制,,這些貪官的落馬是否促進了這個機制的完善。
人們常見的貪官懺悔書或者他們面對媒體的反思都是“辜負了黨的多年教育,、對不起人民的重托,、放松了思想學習”等八股文章,最真誠的也不過是想念親人,、追悔莫及,。1986年,,新加坡原社會發(fā)展部長鄭章遠被揭發(fā)受賄40萬新元,畏罪自殺,,他在留給李光耀的信中稱,,自己是“用自殺來表示對新加坡法律的尊重”。并非我們的貪官總是多情重義,,別人總是理性刻板,,而是不同的制度塑造了不同的思維。
我們總是寄希望于貪官落馬的兩個警示作用,,即震懾和勸諭,。這二者都作用于人的心理,固然會有功效,,但是要依賴于當事人的主觀意志,,如果他的道德感弱、承受力強,,也就是膽子大一點,、臉皮厚一點,,這兩個作用都會明顯減弱乃至完全失效,。綜觀世界各國的經(jīng)驗,反腐的根本不在情動于衷,,最能起作用的,,是比人心更客觀外在的法律制度。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都有比較完善的反腐敗法,,而這些法律制度都是在打擊腐敗的過程中不斷推進形成的,。
近年來,中國也正在將反腐政策逐漸推上法治化軌道,,出臺了一系列的反腐法規(guī),,并且已經(jīng)于2005年加入了《聯(lián)合國反腐公約》。然而,,在每一次貪官落馬之后,,人們幾乎只記得他們的懺悔。為了教育官員,,紀檢部門還常常讓貪官們一個個“深刻檢討”,,反省自己的道德不端,覺悟不正,,然后制作成紀錄片放給某些級別以上的官員學習,。至于法治建設(shè)方面,這16名高官落馬之后,,連最基本的官員財產(chǎn)公示制度都沒有推動,。
有學者在比較中國和美國礦難的不同時,,列舉了美國煤礦安全法規(guī)的建立過程:每發(fā)生一次惡性礦難,都會推動安全法規(guī)的進步,,迄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chǎn)法律保障體系,。媒體在報道時說,這是讓礦工不能白死,。從這種意義上說,,貪官也不能白死。沒有人生來就是貪官,,他們本身也是尚不完善的監(jiān)督制度的犧牲品,。因此,他們落馬之后,,首先受惠的應該是制度建設(shè),。
不知道這16名省部級貪官被查處,是否能推動一些迄今還未能明確的基本制度,。這些制度并不復雜,,且已在世界各國反復實踐,它們是公開與透明,、監(jiān)督與制衡,、公眾廣泛參與及媒體獨立報道。(南方周末)
作者:
張森林
編輯:
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