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中國政治] [中國政改] |
改革完善黨內民主制度,,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
中共十六大確立了發(fā)展黨內民主,、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的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路線。中共十七大再次確認了這一民主發(fā)展戰(zhàn)略,。
黨內民主是在基層民主之外,中國推進民主政治的又一重點,。如果說基層民主是由下至上推進民主的話,,那么,黨內民主則是由核心向外圍推進民主,。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惟一的執(zhí)政黨,,其執(zhí)政地位以國家憲法的條文加以確定,。若說憲政,這就是憲政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的政治權力核心,,幾乎掌握著全部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力。
此外,,作為擁有7000多萬黨員的大黨,,中國共產(chǎn)黨聚集了中國社會廣大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精英,。沒有黨內的民主,,就意味著沒有核心權力層的民主。
如果不是從主觀臆想而是從客觀現(xiàn)實出發(fā),,那么完全可以說,,沒有黨內民主,就難有實質性的社會民主,。以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是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的現(xiàn)實道路。
改革完善黨內民主制度,,重點在于改革黨內選舉制度,、決策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
改革完善立法司法體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立法司法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性政治制度,也是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發(fā)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像中共十六大報告一樣,,十七大報告也在政治體制改革這一部分中,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高度,,專門論述了立法司法體制的改革,。
在立法司法方面,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現(xiàn)行法律體系還不完備,、對司法的人為干預還較為嚴重,、公民的法治意識比較淡薄、司法不公和司法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一些法律工作者的素質較低,、部門利益“合法化”的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只有深化立法司法體制的改革,,樹立憲法和法律的至高權威,,完善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推進立法司法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才能有效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維護公民的人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其中,,健全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制度機制,、完善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而又相對獨立的司法體制、防止對立法司法過程的行政性干預,、確保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尤為重要。
改革完善決策制度,,推動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決策制度事關社會重大公共利益的分配與調整,,也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黨政權力機關的決策是否民主,,政策是否合理,,不僅關系到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更關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wěn)定有序,。決策隨意性太大,,失誤過多;政策多變,,缺乏必要的連貫性,;政策打架、政令不一,、政出多門,;“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合法化”等等,,都會嚴重削弱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決策者的素質,,主要是我們還缺乏比較完善的決策公示制度、咨詢制度,、聽證制度,、評估制度,、責任制度和協(xié)調制度。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tǒng),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公共政策原則上要公開聽取意見”,。這預示著,決策體制的改革將緊緊圍繞上述六項制度而展開,。
作者:
俞可平
編輯:
鄭倫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