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哀悼日,,舉國向青海玉樹地震中的2000余名遇難者志哀,。
今天,是一個情感的容器,,用以盛放悲傷,,用以佇留力量。
今天,,悲緒布滿國中,。如果說當初災難從天而降,我們還來不及抒發(fā)悲戚,,那么今時今日,,正是舔噬傷口的時刻。玉樹已然山河破碎,,2000余名同胞已然與我們陰陽兩隔,,從此之后,我們會在陽光下喃喃囈語,,我們會在午夜夢回之時驚悚暗生,。尖利的災難就像一顆子彈射進了一個民族的腦海,在每一個4·14到來的關口,,便會隱隱作痛,、脫枷而出,。這是我們無處安放的悲傷,,這是我們無處遁逃的命運。
今天,,我們都是玉樹人,。生命,或劫后余生或永沉末劫,,當慢慢從恍如隔世的巨大震驚和悲慟中蘇醒過來,,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我們所遭遇的是怎樣一場災難,,所面對的是怎樣一番處境,,所迸發(fā)的是怎樣一種力量,所再造的又是怎樣一個未來,,從而必須哭泣,,必須吶喊,,必須行動,定要戰(zhàn)勝現實處境,,葆有人的尊嚴,。
今天,共和國的國旗第二次為黎民百姓而降,。半降的國旗,,以垂憐的姿態(tài),凝視著玉樹,,守望著這個中國大地上尚且猩紅的巨大傷口,。如果說國旗是祖國最顯赫的象征,那么,,這一幕意味著,,中國正以其躬身,成全生命的偉岸與尊貴,;如果說長鳴的笛聲代表著山河的嗚咽,,那么,淚灑成河的洶涌激流,,足以讓一切通往拯救的重巒疊障退避三舍,。
今天,我們可以以“國家”的名義哭泣,。歷經7天7夜艱苦卓絕的生死救援,,歷經7天7夜百轉千回的心靈撕扯,在這樣一個共和國歷史上第二次為黎民百姓設立的國家哀悼日里,,我們滿懷著對災難的恨意,,對生命的哀矜,任由涕淚飄零,;我們同樣滿懷著感恩,,為著國家至愛,為著人間大義,,任由情感堆積如山,。
感時傷懷,今時今日,,此時此刻,,我們心中的欣慰與刺痛,在海拔4000米的高處并成兩座更巍峨的山峰,,而流淌其間的分明是文明的涓涓溪流,,它通達大海,直抵人心,。
國旗降時,,在我們心中飄揚得更高,;笛聲響處,氣吞萬里如虎,,江山竟如此多嬌,。我們沉浸其間,目擊著因低垂而高亢的五星紅旗,,聆聽著對生命最崇高的禮贊,,熱血沸騰、心靈飛升,,我們真的什么都不想做,,唯有悲傷溢滿胸懷,唯有淚水汩汩流淌,。
生命墮入黑暗的廢墟,,但我們的眼睛依然亮著;整個世界瞬間凝固了,,但我們的心靈依然醒著,。人道的洪流與國家的信念勝利會師,這場生死大救援,,由此得以承載更多歷史的重量,,彰顯更多人性的輝光。從此,,萬千悲慟與歌哭有了更莊嚴的表達,,此起彼伏的祝禱與悼念有了更肅穆的國家內涵,13億人同聲撫節(jié)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云。
在國家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個公民都是一個國家,。博爾赫斯曾說,人的死亡形同水消失在水中,。生命誠然如此渺小而卑微,,但她顯然又是如此博大而尊貴,。共和國知道,,領導人知道,在國家與國民的關系向度中,,國家永遠只是一個珠寶盒,,而存放其中的“人”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最可寶貴和最可珍視,。執(zhí)此理念,,當此國難,,國家極盡哀痛表達,響應和舒展國家意志,,繼汶川地震國家哀悼日之后,,再次讓我們看到了文明的成長和國家的進步。而國家的意義更是在這個關口凸顯得無比真切,。
國家哀悼日,,不僅是回望災難、祭奠罹難者,,更是對生者的慰藉和應許,。我們從國家對死難者的眼神中讀出對生者的倍加摯愛。人在青山在,,人在力量在,,只要有人,我們就能重頭收拾舊山河,,昂首邁步從頭越,。以此而言,國悼日既是一曲如泣如訴的挽歌,,同樣也是一首鼓舞人心,、壯行前進的序曲。越過斷壁殘垣的陰霾,、越過一顆顆破碎的心,,我們必將守望相助、攜手同心,,無往而不利,,重建壯麗河山。
國家哀悼日,,悲傷無邊,,情義永在。死難者從中得到安息的彌撒,,生還者從中看到希望的花火,,拯救行動從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對國家的忠誠和信仰在此刻凝聚得更加堅定,,對生命的溫情與敬意在此刻生發(fā)得更加熾烈,。因了國悼日,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清晰而深刻地領悟到,,我們是中國人,,并愿意為了她的平安與榮耀而舍生忘死、義無反顧,。
我們哀悼,,祈愿逝者安息:
我們哀悼,惟愿生者堅強:
我們哀悼,,銘記痛苦與感動:
我們哀悼,,相信生命應有尊嚴: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張若漁
編輯:
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