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述事 > 正文 |
|
相關Tag | [毛澤東] |
“第一家庭”的風格
“毛岸青離世了。至此,人們方才驚覺,,對這位偉人的兒子竟有些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長什么樣,,不知他生前在做什么事情,,不知他經(jīng)歷的是怎樣的一生。許多人埋怨自己:為什么不去多關注他一些,、多留意他一些呢,?”有人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其實,,這個家庭中讓人們感到陌生的又豈止毛岸青一人,。看看毛澤東逝世30周年紀念日時毛家后人的合影——劉松林(毛澤東長子毛岸英之妻),、毛新宇(毛澤東之孫),、邵華(毛澤東之子毛岸青妻子)、毛東東(毛澤東重孫),、劉濱(毛新宇之妻),、李敏(毛澤東女兒)、孔繼寧(毛澤東外孫),、孔東梅(毛澤東外孫女),、李訥(毛澤東女兒)、王孝芝(毛澤東外孫),、王景清(李訥的丈夫),。除了依稀熟悉的一兩個名字,除了少數(shù)殘留的記憶,,對于這份名單,,人們或許只有茫然。
這種茫然產(chǎn)生的緣由,,李敏只一句話概括———“父親教育我們要夾著尾巴做人”,。在這個家庭里,也許只有江青可以不理會這句話,,但毛澤東的子女們卻把它牢記在心,。
李敏,,1963年就與丈夫孔令華一起離開高墻大院、離開父親,。從有自己的工作開始,,李敏就再也沒有從毛澤東那里拿到補貼,毛澤東的理由是:“人民給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說到做到,。
多年獨立生活,,李敏曾笑言,她很早就成功地把自己平民化了,。她會為了“自己上街,、去公園,根本沒人會認出她”而感到欣慰,。不過,,這種欣慰的代價也充斥了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她記得因為不會生火而熏得自己滿眼淚水,,也記得最初煮米飯常常會做成夾生飯,,面沒發(fā)起來就蒸饅頭,結(jié)果蒸成了面疙瘩……
李敏的低調(diào)同樣影響了一對兒女,。兒子孔繼寧,,發(fā)起成立了北京東方昆侖文化傳播公司,女兒孔冬梅則創(chuàng)辦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并親自擔任董事長,,也算各有所成,。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發(fā)掘紅色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但當著別人的面,,在提到毛澤東的時候,,他們卻很少直呼“外公”。
沉默寡言的李訥更不容易引起人們關注,。1976年從江西帶著幼子返回北京后,,這個家庭長期只能維持在溫飽線上。許多個冬天,,他們會和普通市民一樣排隊購買定量供應的大白菜,,然后用三輪車拉回家。李訥患有嚴重的腎衰竭,,不過由于許多治療費用要自己出,,她的病也就一直拖了下來。李訥獨子王孝芝初中畢業(yè)時,李訥態(tài)度強硬地讓兒子報考了外事服務職業(yè)高中,。李訥認為“社會實踐重于讀書”,。王孝芝第一份工作是在長富宮做門童。然而,,即便境況若此,,李訥還時常感念父親對她的教導,假如不是他那樣嚴格,,“后來我一個人帶著孩子,,恐怕很難過得來”。
相對于毛澤東的兒女,,反而是毛澤東的兒媳婦,、毛岸青的妻子邵華,因其“女將軍”的身份——現(xià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百科部副部長,,并擔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成為“第一家庭”后輩之中名氣最大的一位,。
“不要把我掛在你們嘴邊唬人”,毛澤東的這句話,,可以說,,他的兒女做到了,。
作者:
史哲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