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搬運重物的香港人
(二)中英雙方在香港問題上的“默契”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對于香港問題最早提出“暫時維持現(xiàn)狀不變”具體建議的是“負責對外貿(mào)易和港澳工作”的潘漢年和廖承志,。潘漢年向中央建議說:“軍隊不宜進駐香港。理由是:美國執(zhí)行杜勒斯的封鎖政策,,上海,、天津、青島等港口城市與國外的貿(mào)易往來幾乎斷絕,,如再收回香港,,則這惟一通向國際社會的貿(mào)易渠道將會被封閉,。共和國初建,急需的軍事物資和惟一的外匯收入渠道也必然斷絕,。對于香港而言,,也必將成為死港。因此,,在一定時期保留香港自由港的地位,,由英國人暫時管轄乃是上策?!?/FONT>
廖承志向中央建議說:“要武力解放香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只是一聲沖鋒號,,就能把紅旗插上香港太平山,。……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mào)易港口之一,,如果香港暫時留在英國人手中,,為了英國自己的利益,它也不會放棄大陸這個巨大的市場,。這就等于把美國對中國的立體封鎖線撕開一個缺口:我們能從香港進口我國亟需的物資,;也可以利用香港作為我們與世界交往的通道,世界各國兄弟黨同志可以從這里進來,,各國的民間友好人士也可以從這里入境,;另外,香港還可以成為我們了解世界各國情況的窗口,,這些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會隨著似箭的光陰,越往以后,,越為大家所接受和看清楚?!泵珴蓶|,、周恩來對于他們的意見非常贊賞。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于香港問題作出“暫時維持現(xiàn)狀不變”的戰(zhàn)略決策,,主要是出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雙重考慮。
一方面,,為了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全面封鎖,,中國共產(chǎn)黨人有必要保留香港這一“傳統(tǒng)”的“國際通道”,對外開放,,而不是“閉關鎖國”,;自力更生為主,,同時也不放棄爭取外援。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既定方針”,。毛澤東十分明確地講:“我們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我們必須盡可能地首先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民主國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蘇聯(lián)當然是第一位,,但同時要準備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國做生意,。”“建國大憲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也明確規(guī)定:“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tài)度的外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quán)的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與各外國的政府和人民恢復并發(fā)展通商貿(mào)易關系,。”但是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人也清醒地認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于“共產(chǎn)黨在中國的勝利”是“十分不滿”,、“十分不安的”,“從來敵視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決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反對中國人民的陰謀計劃”,。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新中國一成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就“三管齊下”――政治孤立,、經(jīng)濟封鎖和軍事包圍,,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為了鞏固年輕的共和國,,為了保衛(wèi)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國際外交關系上采取了堅定的原則性和高度的靈活性相結(jié)合的政策,,把香港問題放在新的國際形勢下考慮,,”作出了“暫時維持現(xiàn)狀不變”的戰(zhàn)略決策,以保留香港這一“傳統(tǒng)”的“國際通道”作為新中國與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聯(lián)系的“橋梁”,。
作者:
齊鵬飛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