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毛澤東一生中六個重要的“九月九日”
相關標簽 | [毛澤東] |
1949年9月9日(56歲)
進了北平城的毛澤東,,在這天正潛心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冶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所謂《共同綱領》,,事實上就是一個即將加入世界“戶籍”的新中國的“臨時憲法”,。
在這之前的所有奮斗,似乎都是為了這個新國家的誕生,。這也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從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到毛澤東在這天修改的《共同綱領》,劃出了從夢想到現實的歷史軌跡,。
于是,,十天前,毛澤東早早地到北平火車站迎候一位客人,。當列車進站停穩(wěn)的那一刻,,出乎在場許多人的意料,他又率先登上了車廂,。這種禮遇,,對中國共產黨的任何領導人,都不曾有過,。因為他迎來的是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女士,。從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宋慶齡便再也不愿來北京這個讓她傷心的地方,。在新中國就要誕生的時候,,她應毛澤東之邀,高興地來了,,帶著孫中山先生的遺愿高興地來了,。
開國時分,毛澤東更沒有忘記那些犧牲的烈士,。9月11日,,他托回長沙探親的朱仲麗看望楊開慧的母親,還帶去了書信,,里面說:“皮衣一套,,送給老太太?!睏铋_慧是無數沒有看到新中國成立的英烈中的一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是毛澤東在進北平城不久寫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的兩句,。用它來體會毛澤東在9月9日前后的心境,或許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作者:
陳晉
編輯:
唐毓瑨
|
>> 發(fā)表評論
如果您還不是鳳凰會員,,歡迎 注冊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