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事件發(fā)生后,在毛澤東的提議下,,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抓住時機,及時調整對外政策,,對對臺工作的損失做了大量補救工作,。1972年,為了適應對臺工作新發(fā)展的需要,,周恩來親自做工作下指示,將人民大會堂中一個已被別省使用的較大的廳改為臺灣廳,,并邀請臺灣同胞參加臺灣廳的籌建,;他對從海外歸來的臺胞們說:把那個較大的廳改為臺灣廳,讓臺灣同胞用,,是很有意義的,。在周恩來的積極努力下,從1973年起,,中國臺灣民主同盟總部恢復工作,,這是自“文革”中各民主黨派被停止活動后,最早恢復領導工作的民主黨派之一,。
1975年底,,周恩來在病重期間,仍把中聯(lián)部的負責同志請到床前,,詢問對臺工作情況,,囑托加強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早日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周恩來逝世后,,鄧穎超根據他生前的遺愿,把骨灰盒放在人民大會堂的臺灣廳,,以表示他對統(tǒng)一祖國“鞠躬盡瘁,、死而未已”的精神。 (三)從發(fā)展上看,,“一國兩制”構想正是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而考慮的
由于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毛澤東、周恩來關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設想,沒有能夠在他們生前得以實現(xiàn),。但歷史并沒有因此而中斷,。
周恩來、毛澤東相繼逝世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繼承先人遺志,完成未競事業(yè),,很快便把臺灣問題提到黨中央的議事日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在提到臺灣問題時,首次沒有使用“解放”一詞,,而代之的是更為貼切的“回歸”,。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了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大政方針。同年1月,,鄧小平在訪美期間指出: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尊重那里的現(xiàn)實和現(xiàn)行制度,。同時,,他進一步明確:臺灣作為一個地方政府當局,它擁有自己的權力,,但必須是在一個中國的條件下,;所謂保留就是它有自己一定的軍隊,同外國的貿易,、商業(yè)關系可以繼續(xù),,民間交往可以繼續(xù),現(xiàn)行的政策,、現(xiàn)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變,,資本主義的經濟可以不變……這個要求就是一條,一個中國,,不是兩個中國,。鄧小平的這段講話,可以說是第二代領導集體對臺工作新的指導方針,,它既是對毛澤東,、周恩來提出概括的“一綱四目”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也是第一次比較明確地勾畫了統(tǒng)一后臺灣社會的大體輪廓,,初步形成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思想,。隨著“一國兩制”構想的逐步完善,中央提出了對臺工作的“九條方針”,。1984年2月,,在中英談判取得明顯成果時,鄧小平對外鄭重宣布:把“我們提出的大陸與臺灣統(tǒng)一的方式”運用于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下,通過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努力,,《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和《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正式簽定,。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