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大陸 > 正文 |
|
20日上午11:50消息:專家突然離開引起發(fā)布會現(xiàn)場躁動,記者一直追著專家請求解釋事故原因?,F(xiàn)在專家已經(jīng)離開會場,發(fā)布會即結(jié)束,。
20日上午11:33消息:姚玲森教授和廖朝華教授因為機票的時間問題,,不得不馬上離場,無法繼續(xù)回答問題
20日上午11:32消息:有記者問到,,615事故和非法采砂有沒有關系,?國家有沒有規(guī)定橋梁不同的承受力問題?
陳冠雄解釋,,橋梁設計的時候我們又考慮到多種沖刷情況,。目前看來,這次事件中沒有因此受到影響,。而姚教授也表示,,我們160米的通航孔我們考慮了1200噸的承重力,這在我們國家有明確的設計標準,。香港的橋梁設計上也是如此,。在不同河流上橋梁有不同標準。這個一級航道的設計是超前的,。通航的徑寬應該是80米,,我們給了兩孔160米口徑,超過了標準,。如果船是走在主航道內(nèi),,就不會出問題。
廖朝華教授補充,,通航孔和非通航孔的承受力在全世界都是難點問題,。例如02年美國20幾年歷史的阿肯色橋撞擊問題,這些在發(fā)達國家中都有出現(xiàn)過,。這是概率時間,,肯定會撞,但是從橋梁上找問題來解決撞擊問題,,是不可能的,。解決事件發(fā)生的概率,才是用來防止事故的最佳方法,。
20日上午11:27消息:有記者提出疑問,,這次九江大橋垮塌事件為橋梁安全敲響警鐘,,目前廣東省對于橋梁安全的檢測現(xiàn)狀如何?將來會采取怎樣的安全措施,?
省交通廳副廳長陳冠雄表示,,去年的同樂小橋事故,在同一天,,江隆大橋也發(fā)生事故,。從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安排了對全省橋梁的 “體檢”,,由各高速公路,,交通局等部門落實。廣東省的橋梁在不斷進行維修加固,。我們擔心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車輛的超載問題,,另一個是非法采砂造成的河床問題。我們對于特別是四類橋梁進行加固,。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車流量大的都是重點加固的對象。橋梁專家質(zhì)疑九江大橋建成時就有問題,,兩部委:九江大橋事故主因是船舶操作不當,,張德江:大橋修復要聘請外省專家 不要自圓其說。
20日上午11:25消息:姚教授強調(diào),,這座橋的設計已經(jīng)是很有前瞻性的了,,維修首先是面臨要清理河床的問題,涉及到垮塌部分附近的26號橋墩的受力問題,。經(jīng)過檢查,,有一定的可能性將會炸掉26號、27號橋墩,,第5孔第6孔都可能不能保住,。維修的辦法很多,清理好河床之后,,可以有很多放案考慮,。清理河床是一個高難度的問題,以及以后的修復問題,,都需要保證質(zhì)量,,花費一定時間。
20日上午11:20消息:姚玲森教授解釋,,橋梁的設計,,橋孔的距離都是一定的,一部分斷掉之后,,也會影響其他部分的受力,,因此會導致其它橋墩收到影響,,相繼垮掉??宓舻臉蛎骓?shù)胶拥?,才達到受力的平衡狀態(tài),其它的橋墩才不至于垮掉,。將來如果要修復這座橋,首先要考慮到這個微妙的受力狀態(tài),。水流的沖擊力很大,,垮塌部分附近的橋墩都有變形。下一步我們首先要考慮保持這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要從技術角度摸清楚現(xiàn)在橋梁的受力狀態(tài),。
6月19日下午2點左右,打撈船上的工人將磁鐵沉入水中,。(駱昌威 倪黎祥 龍成通 實習生 陳洞 攝)
九江大橋船撞橋梁事故技術鑒定組今天上午11點在廣州江灣大酒店召開新聞發(fā)布會,,
20日上午11:14消息:中央電視臺記者向?qū)<姨岢鲆蓡枺沤髽虻目杼4_實與橋梁無關嗎,?
專家回答表示,,與橋無關,橋梁斷裂的原因有很多,,不能歸為大橋的質(zhì)量問題,。
中央電視臺記者再追問,九江大橋的設計是引橋的防撞度小于主體的防撞度,,是否中國的所有橋梁都是如此設計,?專家表示,不是引橋經(jīng)不起撞,,是世界上對通航孔和非統(tǒng)航孔的設計要求并不一致,,我認為我國對非通航空的防撞度是超前的。引橋的防撞度確實小于主橋,,這是需要航行規(guī)則來解決矛盾的,。規(guī)則很重要。
20日上午11:00消息:九江大橋船撞橋梁事故技術鑒定新聞發(fā)布會正式開始,。
20日上午10:58消息:還有2分鐘發(fā)布會就開始了,,現(xiàn)在有二十多家報社、電臺,、電視臺的記者趕到,,鳳凰衛(wèi)視也到場。
20日上午10:50消息:國道325廣東九江大橋技術評估會情況通報
20日上午10:43消息:有關專家已趕到會場,,新聞發(fā)布會馬上就要召開,。會議由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陳冠雄主持,。
現(xiàn)場記者都表示,希望在諸多的猜測之后,,專家能夠給出九江事件中橋為什么不堪一擊,,一撞就倒。
20日上午10:40消息:出席今天新聞發(fā)布會的專家有: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規(guī)劃設計院總工,、設計大師,、教授級高工廖朝華,同濟大學教授姚玲森,,以及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陳冠雄,。
編輯: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