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陳水扁] [入聯(lián)公投] [中美關系] |
陳水扁布下難收殘局
“胡布會”輕視“入聯(lián)公投”讓陳水扁吃了一顆軟釘子,也使得島內的機會主義者陷入尷尬,。民進黨08年“大選”候選人謝長廷甚至表示要和國民黨的“返聯(lián)公投”合并,,反映民進黨內部因“公投”陷入了僵局,。
即使是馬英九所謂的“以中國臺北返聯(lián)”也被美國一棍打死,兩黨操縱民意利用“公投”都是一場鬧劇,。曾為國民黨員并任過民進黨政府“行政院長”的唐飛認為,,國民黨和民進黨均應放棄“公投”,而切實回到關懷民生上來,。在中美反對,、“胡布會”蔑視和島內精英與民眾不滿的現(xiàn)實下,陳水扁必陷入覆水難收的殘局,。
這一殘局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抗戰(zhàn)時期的汪偽政權,。在汪精衛(wèi)死于日本名古屋后,繼任者陳公博自嘲“汪導演的戲已近散場,,他只是收拾殘局而已”,。陳水扁的“入聯(lián)公投”又何嘗不是在演“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戲,?只是苦了謝長廷,不得不背負沉重的政治負擔,,艱難地應付選戰(zhàn),。
在陳水扁濫用臺灣民意和悲情意識后,島內民眾的同情心已經凝固,,對喋喋不休“祥林嫂化”了的陳水扁只剩譏諷而少有同情了,。其實,陳水扁是想以此奠定歷史地位,,為卸任后謀條后路,,但明顯打錯了算盤。
中美雙贏必共斥“臺獨”
陳水扁操作的“入聯(lián)公投”之所以陷入更深危局,,實際上源于他對中美及國際關系的誤判——一是他過于自信臺灣在中美關系中的棋子作用,;二是他過于天真地濫用美臺所謂“同質民主”的意識形態(tài);三是他的政治個性品格嚴重違逆政治家屬性,。
就第一點而言,,兩岸關系雖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也攸關美國在亞太的戰(zhàn)略布局,,但中美在臺海問題上有“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共識,,更不希望陷入擦槍走火的危局,“維持現(xiàn)狀”是美方篤定的底線。陳水扁恰恰沖撞了這一底線,,無限放大美對臺的防衛(wèi)責任,,是有意將美國拉入與大陸對抗的僵局。
就第二點而言,,意識形態(tài)操作源于冷戰(zhàn)遺存,。當今國際關系尤其是大國關系依然是全方位的實力博弈和利益為本,中美間雖然存在意識形態(tài)分歧,,但在日益緊密的經濟聯(lián)系,,以及中美在聯(lián)合反恐、協(xié)商解決朝核,、伊核,、能源危機、貧困,、氣候環(huán)境等國際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利益交集,。
更重要的是,中國主動融入全球化的積極態(tài)度使得中美間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緩解,。在本次“胡布會”上,,雙方探討的問題十分廣泛,完全不拘泥于一個臺海議題,。難怪臺媒體悲戚地評論,,在臺灣內部卷起千堆雪的“入聯(lián)公投”,在“胡布會”里成了中國的內政議題,,布什給了胡錦濤“保證”,,而胡錦濤亦換得了奧運前的國際支持。(張敬偉)
相關閱讀>>
各方評扁:
扁的作為:
扁謝情結:
中時:明爭暗斗中扁長關系已到攤牌臨界點
編輯:
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