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大學教育] |
我們有的教育工作者,總是熱衷于別出心裁地把教育搞得沒有人性。廣西宜州市一中專門出臺《男女同學交往規(guī)定》:男女同學不能一對一交談,談話只限口語方式,書信,、QQ、手機等方式都是禁止之列,。男女同學不能結對就餐,,更不能在就餐地交頭接耳。違者,,做檢討,,寫保證書,違規(guī)嚴重者由家長帶回家停課反省,,并給予留校察看處分,。再次違反校規(guī),勒令其退學,。(8月22日《新京報》)
宜州市一中出臺這樣的規(guī)定,,效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宜州市一中管理人員和那位父親思維方式卻是如出一轍,,何其相似乃爾!不同的是,,宜州市一中是男女生同校的學校,,“綠鵝”教育有性別歧視之嫌。為了將男女大防貫徹到底,,只好一視同仁地要求異性同學互相嚴防死守,,視對方為洪水猛獸。
出臺這樣的規(guī)定,,校方總有甲乙丙丁若干理由。但是,,再多的理由,,也絕對沒有可以把教育變性的理由。什么是教育?從最本質的意義來說,,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身心全面發(fā)展并適應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教育首先必須是人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把受教育者當人看,培養(yǎng)成現(xiàn)實社會的人,,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七情六欲的圣人或是把女孩當“綠鵝”的弱智,。其次,教育應當是全面的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考試機器,,是教育的走火入魔。第三,,教育還應當是著眼于受教育者幸福和未來發(fā)展的教育,。幸福和未來的發(fā)展不僅僅是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自我心態(tài)的調適都是決定人的幸福感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有些碩士,、博士,,書讀得好,但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小的挫折就自殺,,值得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深思。第四,,教育還應當是法治教育,。法制教育不僅要求對受教育者進行法律宣傳,培養(yǎng)其遵守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更要求教育者自己要遵守法律。宜州市一中整出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男女同學交往規(guī)定》,,嚴重侵犯了學生的人身權利,,屬于嚴重違法,。制定出這樣不三不四的規(guī)則,豈能要求受教育者自覺遵守,?又豈能培養(yǎng)受教育者尊重規(guī)則的法治意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只有我們的教育成了真正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尊重教育的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人才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民族振興這個百年大計的“本”,。某些教育工作者樂此不疲和“綠鵝”較勁,是受教育者的災難,,也是教育的悲哀,。
反思中國大學教育:
作者:
劉金平
編輯:
李新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