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需要特別反思的是,為什么早年以改變不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制度,、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均等的社會為理想的共產黨人,,建國之后卻沒有建立起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呢,?一個基本的原因是因為當年一切學蘇聯(lián),。蘇聯(lián)是共產黨國家中最早實行職務等級工資制并對高級干部實行特殊化待遇的,。因此,,中共當時也一切照搬,。但問題是,,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fā)表《共產黨宣言》的時候,就很明確地反對當時在歐洲國家中還十分盛行的等級制和官僚制,,認為共產黨人必須堅持“所有官員的薪金沒有任何差別”的政治要求,,以求最大程度地限制因等級制所造成的種種流弊。馬克思后來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又特別提出:一旦無產階級能夠建立自己的政權,,所有公職人員應當一律實行低薪制度,,只能領取相當于工人工資的報酬。從前國家的高官顯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權以及公務津貼,,都應隨著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共產黨國家都沒有照此實行,。相反,,戰(zhàn)后歐洲眾多資本主義國家,因為社會黨,、工黨起作用的結果,,它們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努力去限制等級制和官僚制的種種流弊。比較這兩者之間的歷史條件,,我們能夠注意到的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就是,,絕大多數(shù)沒有在這方面做出努力的共產黨國家,都是落后國家,,這些國家革命前基本上處于專制體制的統(tǒng)治之下,。由此可見,很多新制度的選擇與變異,,并不完全取決于政治家或政黨的理想和目標,,既有的制度與社會文化傳統(tǒng)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左右著一切。
毛澤東的不滿
問:可是,,您的文章中專門有一節(jié),,論述毛澤東對改行工資制造成等級制和官僚制的嚴重不滿,他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一些措施,,縮小了原有的工資差別,。如果當初完全按照毛澤東的意志行事,是否還會造成等級制和收入分配懸殊的問題呢?
楊奎松: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一直很納悶———毛澤東也好,,朱德也好,1950年第一次工資改革前,,都很明確地主張繼續(xù)實行供給制,,不希望擴大收入分配差距,但為什么他們都沒有出來反對照搬蘇聯(lián)經(jīng)驗的工資改革呢,?
由于目前我還沒有找到足以解答這個問題的材料,,有些讀者對我的這一部分說明提出了質疑。在他們看來,,毛澤東未必真的不贊成等級制,。這種看法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我的看法是,,很難認為毛澤東批評等級制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言論不是出于真心的,。問題的關鍵恐怕是,毛澤東雖然一方面想打破等級制,,破除官本位,;另一方面卻又始終固守并不斷強化高度集權的領導體制。他不清楚,,越是集權,,就越不可能破除官本位、廢除等級制,。因此,,毛澤東對這種情況始終是想動不能動,感到無可奈何,。
舉個例子,。毛澤東多次講過,他不贊成拿稿費,,認為沒有道理,。可是,,他從來沒有真正拒絕過拿稿費,。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個慣例,,就像照搬蘇聯(lián)的制度一樣,。到“文革”前,因為毛澤東總講這種話,,稿費制度被取消了,然而因為毛澤東的特殊地位,,沒有任何出版社或報社敢于停付毛澤東的稿費,。結果,,到1967年,他的稿費收入已達數(shù)百萬元之巨,。對自己賬上的天文數(shù)字和各地搶著為自己修建別墅之類的事情,,他有時會說說,但并不特別在意,,聽之任之,。很明顯,雖然毛澤東一生主張反特權,,卻從來沒有意識到,,黨的高度集權制使他成為黨和國家里惟一享有最高特權的人。他的這種權力地位,,正是建立在一種金字塔式的等級制之上的,。因此,他的理想社會形態(tài)雖然是平等,、平均,,但真的要打破規(guī)矩,他也下不了決心,。因為基于政治及權力斗爭的考量,,他根本就離不開這種特權地位??傊痪湓?,毛澤東并不了解,任何一種分配的公平都只能建立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之上,。權利不平等,,所謂分配公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